第339章 将殒桐城(下)(2 / 3)
这场精彩的“围点打援”,他成功地将老辣的荀仲业逼入了战略上的绝境,庆州大战的全局,至此,已基本定鼎。
辰时的阳光透过桐城府衙临时充作中军大帐的雕花木窗,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大帐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武阳端坐主位,玄甲未卸,目光沉静地扫过帐下济济一堂的将领:沉稳的诸葛长明,杀气未消的牙门三将赵玄清、李仲庸、孙景曜,悍勇的赵甲、钱乙,伤愈归队、眼神更加锐利的孙丙,以及苏落、项莽、韩章等一众新锐,还有李丁、谢戊等核心骨干。
空气中弥漫着硝烟未尽的气息和大战将至的压迫感。
“诸位,”
武阳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桐城已下,荀仲业已成瓮中之鳖。然,庆州大局,尚未定鼎。”他微微颔首示意。
诸葛长明会意,手持细杆,走到中央那座精心制作的庆州沙盘前。沙盘上山川城池栩栩如生,敌我态势一目了然。
“诸位将军请看,”
诸葛长明羽扇轻点沙盘,
“荀仲业经连番挫败,手中残军约四万,分守两处:庆城,是其根本,屯兵三万,粮草充足,城防经过多年经营,极为坚固;太湖,驻军一万,倚仗水网与我周旋,乃其侧翼犄角。”
他话锋一转,细杆移向沙盘边缘,语气变得沉重。
“然,真正迫在眉睫之威胁,在此处——魏阳朝廷,已命丞相庞涓,遣十大神将之一的蒙骜,统率二十万大军,星夜驰援庆州!”
“蒙骜”
二字一出,帐中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
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城关镇惨败的老兵将领,脸色更是瞬间变得难看。
那是曾给予靖乱军起兵以来最沉重打击的对手,其用兵之狠辣凌厉,众人记忆犹新。
诸葛长明继续道。
“据最新探报,蒙骜前锋已出魏阳境,其主力二十万,最快十日内,便可抵达庆州边界!”
十日!
这个时间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心头。
沙盘上,代表蒙骜大军的红色箭头,正以一种无可阻挡的姿态,指向庆州腹地。
“形势已然明朗。”
诸葛长明总结道,
“我军必须在蒙骜大军抵达之前,彻底解决荀仲业,完全掌控庆州,方能据险以抗强敌。否则,内外夹击,我军危矣!”
帐内瞬间炸开了锅。
“二十万!还是蒙骜那杀才!”
赵甲第一个跳起来,满脸虬髯都因激动而抖动,
“元帅!没时间犹豫了!趁蒙骜还没到,集中全部兵力,猛攻庆城!跟荀老贼拼了!就算崩掉满口牙,也要在十天内砸开庆城!”
“拼?拿什么拼?”
李仲庸相对冷静,反驳道,
“庆城不是桐城,城高池深,守军三万,粮草充足!强攻十日?就算打下来,我军还能剩下多少力气应对蒙骜的二十万生力军?那是送死!”
孙景曜嗡声道。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难道围而不攻?等蒙骜来了,我们腹背受敌?”
赵玄清沉吟道。
“围困…或许可行。庆城虽固,但军心已不稳。我军围城,断其外援,施以攻心之计,或可迫其内变……”
“等不了!”
苏落冷静地打断,
“十日,太短。荀仲业老谋深算,岂会轻易内变?若十日内不下庆城,蒙骜大军一到,我军顿兵坚城之下,进退失据,必败无疑!”
项莽吼道。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把到嘴的肉吐出去?要我说,先集中兵力,把太湖那一万杂鱼吃了!断了荀老贼一臂,再回头收拾庆城!”
韩章则提出不同看法。
“太湖水域纵横,易守难攻。一万敌军据险而守,急切间难以速下。若我军主力陷在太湖,庆城守军出击,或蒙骜提前抵达,如何应对?”
众将争论不休,速攻派与围困派各执一词,帐内气氛热烈而紧张。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投向了始终沉默的武阳。
武阳的手指在沙盘边缘轻轻敲击着,目光锐利如鹰,在庆城和太湖之间来回移动,最终,定格在那代表蒙骜大军的红色箭头上。
他缓缓抬起头,眼中已是一片决然。
“蒙骜二十万大军,如同悬顶利剑。十日之期,是我军唯一的机会。”
武阳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围困,太缓;强攻一城,太险。唯有双线出击,速战速决!”
他站起身,走到沙盘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庆城和太湖之上。
“我亲率五万主力,携大部攻城器械,主攻庆城!不求十日必克,但要以泰山压顶之势,日夜不停地猛攻,最大程度消耗、震慑守军,使其无暇他顾,更不敢轻易出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