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王诏再来(2 / 3)
停驻。车帘掀开,一名身着朱紫色锦袍、头戴貂蝉冠、面容白皙、保养得宜的中年宦官,在两名同样衣着光鲜的小宦官搀扶下,仪态端方地下了车。他手中捧着一卷用明黄锦缎包裹、两端镶嵌着温润白玉的诏书卷轴,在灯火下散发着不容亵渎的皇家威仪。
那钦使目光扫过阶前肃立的武阳等人,脸上堆起程式化的、带着几分倨傲的笑容,声音尖细而拖长:“靖乱上将军,武阳,接——王——诏——!”
武阳依礼上前一步,抱拳躬身:“臣,武阳,恭聆王诏!”
钦使清了清嗓子,展开手中那卷象征着至高王权的锦缎诏书。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庄重与肃穆,在寂静的府衙前回荡:
“刘蜀大王诏曰:
孤膺昊天之眷命,承祖宗之丕绪,夙夜兢惕,惟思治平。今有上邦,乾元皇朝,皇帝陛下圣德巍巍,泽被苍生,威加海内。兹逢皇帝陛下五十圣寿,普天同庆,万邦来朝!此乃寰宇盛事,黎庶欢腾!
我刘蜀,忝为藩属,世沐皇恩。值此圣寿庆典,恰逢诸侯五年大贡之期,礼不可废,诚不可缺!着令:靖乱上将军武阳,忠勇干练,功勋卓着,堪当重任!特命为刘蜀特使,代本王持节,赍国书重礼,三月后前往乾元皇朝帝都——龙皇城,为皇帝陛下贺寿!并呈五年大贡之礼,以表刘蜀恭顺臣服之心!
钦此!望尔克日启程,星夜兼程,务于圣寿之期前抵京,不得有误!钦哉!”
诏书念毕,全场死寂。
夜风吹过,卷起阶前几片落叶,发出沙沙轻响。
武阳保持着躬身的姿势,低垂的眼帘下,瞳孔骤然收缩!乾元皇朝?皇帝五十圣寿?刘蜀特使?前往龙皇城贺寿并进贡?!
荒谬!难以置信的荒谬!
乾元皇朝,那是雄踞大陆中央、威压四海的庞然巨物!刘蜀不过是其众多诸侯国之一,年年纳贡,岁岁称臣。皇帝五十寿辰,确实是普天同庆的大事。诸侯国按例需派遣重臣前往朝贺,五年一次的大贡更是规格极高,需由国君亲信或宗室重臣持节前往。
但,让谁去?陈先童这老贼,竟然点名让自己这个手握重兵、正在与他生死相搏的“靖乱军”首领,离开根基之地,远赴千里之外的龙皇城?!
这绝非恩宠!这是赤裸裸的调虎离山!是釜底抽薪!
武阳心中瞬间雪亮。陈先童此计,毒辣至极!
其一,将自己调离安广郡,调离十二万靖乱军!军中无主,再强的军队也可能生变,给陈先童分化瓦解、甚至反攻倒算制造绝佳良机!
其二,龙皇城,那是真正的龙潭虎穴!乾元皇朝帝都,权贵云集,暗流汹涌。自己一个“藩镇”将领,身份敏感,手握重兵,本就容易招致猜忌。陈先童只需在背后稍作手脚,散布流言,甚至买通皇朝重臣构陷,自己恐怕连龙皇城的城门都未必能活着进去!就算侥幸抵达,在人生地不熟、规则森严的帝都,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其三,贺寿?进贡?国书重礼?诏书上轻飘飘一句“赍国书重礼”,却只字不提这“重礼”由何而来?由谁筹备?耗费几何?这分明是将一个烫手山芋,不,是一个足以压垮安广郡脆弱财政的巨石,硬生生砸到自己头上!
好一个借刀杀人!好一个一石三鸟的毒计!陈先童,果然老奸巨猾!
武阳心念电转,怒火在胸中翻腾,几乎要冲破理智的堤坝。但他强行按捺住了。脸上表情依旧沉静如水,甚至缓缓抬起头,对着那手捧诏书的钦使,露出了一个堪称“恭敬”的微笑。
“臣,武阳,领王诏谢恩!”他声音平稳,听不出丝毫波澜,躬身双手接过了那卷沉甸甸、却又冰冷刺骨的明黄锦缎。
“将军深明大义,为国分忧,大王甚慰。”钦使皮笑肉不笑地客套了一句,将诏书递到武阳手中,仿佛完成了一件例行公事。“圣寿庆典,事关国体,不容有失。还请将军早作准备,克日启程。咱家还需赶往他处宣旨,就不多叨扰了。”说罢,竟是一刻也不愿多留,转身便在随从簇拥下登上马车,扬长而去。那匆忙离去的背影,仿佛生怕沾染上什么不祥的气息。
府门缓缓关闭,隔绝了外界的寒风与那令人作呕的虚伪。
“砰!”武阳再也抑制不住胸中翻腾的怒火与憋屈,猛地一拳砸在身旁坚硬如铁的花梨木廊柱上!沉闷的巨响在寂静的庭院中回荡,木屑纷飞,廊柱上赫然留下一个清晰的拳印!
“陈先童!老匹夫!奸贼!”他咬牙切齿,每一个字都仿佛从牙缝里迸出,带着滔天的恨意,“好一招借刀杀人!好一个釜底抽薪!调我离境,断我根基,还想让我自备寿礼?这是要榨干安广郡最后一丝民脂民膏,还要将我送入龙潭虎穴,死无葬身之地!无耻之尤!卑鄙至极!”
他猛地展开手中那卷明黄的诏书,看着上面华丽的辞藻和冰冷的命令,怒极反笑:“代王贺寿?赍国书重礼?好!好得很!这寿礼,我武阳‘准备’!我倒要看看,这龙皇城,究竟是怎样的龙潭虎穴!看看你陈老贼,还能使出多少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