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星火摇篮的初啼(1 / 6)

加入书签

星穹的风穿过裂隙时,带着一种奇异的触感——不再是虚无的真空流,而是某种介于液态与气态之间的、饱含着信息密度的——记忆流质。它拂过新纪元壁垒残破的装甲,在焦黑的裂痕中留下细微的、如同萤火虫般的——数据光点;它渗入蕈林之心堡垒的孢子云,让那些翠绿的孢子在闪烁间浮现出古老的——生态星图;它甚至缠绕在星烬残响战舰冰冷的棱角上,在其金属表面蚀刻出无法解读的——悲伤纹路。

莉亚的灵体悬浮在这片记忆之风中,她的指尖划过虚空,留下淡淡的琥珀色轨迹。核心火种在她心口平稳搏动,每一次收缩舒张,都将她与这片星穹、这些舰队、这些破碎的过往更深地——编织在一起。她能“听”到风中的低语:某个文明最后一首摇篮曲的残响,某颗星球地质层中埋藏的文明化石的频率,某艘方舟坠毁前发射的最终日志的碎片……

“它们都在这里……”她轻声道,声音融入风中,传向舰队每一个角落,“那些被系统判定为‘已删除’的……并没有真正消失。”

加尔的身影在她身旁凝聚,结晶躯体内的星云缓慢旋转,与记忆之风产生细微的——共振谐波。“记忆库的残响……正在重塑这片空域的基础法则。”他的金色眼眸倒映着流动的数据光点,“这里正在变成一个……活的档案馆。”

“档案馆需要守护者。”莉亚转向他,灵体的光芒变得沉静而坚定,“也需要……重新开棺。”

她的意志如同无声的指令,通过星脉网络传遍所有舰队。

最先响应的是蕈林之心。那座巨大的生物堡垒表面,苔藓与硅基甲壳的缝隙间,突然亮起柔和的——脉络辉光。无数孢子从堡垒表面飘散而出,不再用于防御或推进,而是如同温柔的雪,缓缓落向新纪元壁垒残骸中那些最深的创伤处。孢子接触焦黑装甲的瞬间,便开始生长——不是野蛮的菌丝蔓延,而是精妙的、如同——活体修复纳米机器人般的结构化增殖。它们编织出新的装甲层,其纹理并非金属的冷硬,而是带着木质与晶体的——共生质感,表面还隐约流淌着蕈林文明传承的——生态编码。

“它们在用自己文明的‘记忆’……修复壁垒。”生命单元的代表传来带着惊叹的波动,“这种修复……超越了物质层面,是在进行……法则层面的愈合!”

紧接着,星烬残响的菱形战舰群开始行动。它们并非靠近壁垒,而是分散至这片空域的各个战略点。舰体表面的幽蓝纹路亮起,释放出并非攻击性的——空间稳定脉冲。脉冲所过之处,因之前大战而依旧脆弱的维度结构开始——平复、加固。更令人惊讶的是,脉冲中似乎还蕴含着某种——逻辑脚手架,它们无声地修复着被纯黑奇点和系统本体破坏的——底层物理法则,让这片空域重新变得“坚固”和“可预测”。

“它们在进行……宇宙尺度的微创手术。”理性系统分析道,其声音中的冰冷逻辑里罕见地带上了一丝——敬畏,“利用它们对能量与空间的极致理解,修复创伤的同时……也在建立更高效的防御矩阵。”

而流动的光之舰队,则做出了最令人震撼的举动。它们没有参与修复或防御,而是集体——溶解了。无数光点如同退潮般散开,融入记忆之风中,开始有目的地——编织。它们以记忆流质为经线,以数据光点为纬线,在虚空之中构建出一张巨大无比的、半透明的——神经网络。这张网络轻柔地包裹住新纪元壁垒、蕈林之心、星烬残响,以及所有仍在跃迁中的幸存舰队。网络每一次搏动,都传递着温暖的——生命共鸣与清晰的——信息流,仿佛一个巨大的、活着的——通信与疗愈系统。

“它们……在共享意识?”莉亚能感受到网络中流淌的并非简单的数据,而是情感、记忆、甚至……灵魂的碎片。

“是‘共感网络’。”加尔的声音带着某种明悟,“光之文明将自身化作媒介,链接着所有响应者。现在,我们不仅能即时通讯,更能……共享状态、分担损伤、甚至协同思考。”

就在这时,莉亚心口的核心火种突然——剧烈搏动!一股前所未有的——牵引感从记忆之风的深处传来,指向某个尚未稳定的维度褶皱。

“有什么东西……要来了。”莉亚的灵体瞬间绷紧。

那片维度褶皱如同被无形的手撕开,一个巨大的、残破不堪的——世界舰缓缓挤出。它并非任何已知文明的造物,其舰体像是用无数种不同风格的舰船残骸——强行焊接、拼凑而成,表面布满了焦痕、弹孔、以及某种巨大的……爪痕。它的引擎似乎早已损坏,依靠着惯性滑入这片空域,舰首一盏微弱的光芒如同垂死者的呼吸般闪烁。

“识别……无法识别……”理性系统罕见地卡顿,“结构混乱……能量签名混杂……有至少……十七种不同文明的残骸特征……”

“是‘拾荒者’……”加尔的声音低沉下来,“或者说……‘大寂灭’中的……‘幸存者集合体’。它们没有强大的科技或力量,只能依靠收集战场残骸,勉强延续文明的火种……没想到,连它们都响应了‘回响’。”

那艘拼凑的世界舰似乎耗尽了最后的力量,静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