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而她们正在这条链上,一步一步,走向更亮的远方(5 / 6)
顶,朝着院子角落的老木箱飞去。那是爸爸留下的箱子,自从上次翻出信后,她们就一直没关严。“它是不是想去看看爸爸的东西?”小满站起来,跟着海蝴蝶走到木箱前。
箱盖半开,月光漏进去,照见爸爸的水手帽下压着张照片——是小满五岁时的模样,站在椰树下,手里举着个椰壳做的碗,碗里装着半块月饼。“那天你说,”妈妈不知何时站到她身后,“月亮被云吃了,你馋月饼。我就用椰壳给你雕了个碗,装了块月饼,你舔着碗底说‘还要’。”
小满打开箱子,最底下躺着个红布包。她解开布,里面是串贝壳项链——是她十岁时在沙滩上捡的,当时嫌丑不肯戴,随手扔在一边。现在项链被擦得锃亮,每颗贝壳都泛着珍珠白。“你妈后来捡回来,”妈妈摸着项链,“说‘阿满的宝贝,不能丢’。”
海蝴蝶停在箱沿,翅膀尖轻轻碰了碰贝壳。小满突然明白,所谓“更亮的远方”,从来不是要去多远的地方,而是把这些“今天”的碎片捡起来,串成项链,挂在时光的脖子上。
夜风掀起妈妈的围裙角,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秋衣。小满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发丝,触到发间那根银簪——是爸爸出海前送的,簪头雕着朵小浪花。“妈,”她说,“明天咱们把椰苗移到院角吧?那里有更多阳光。”
“好。”妈妈笑着点头,“等它长大了,咱们就在底下摆张竹桌,你织围巾,我织毛衣,海蝴蝶飞累了,就停在桌角歇脚。”
海蝴蝶又飞了起来,绕着她们转了两圈,朝着东边的海飞去。小满望着它的背影,突然想起晶体里流转的蓝光——那是循环里她最珍视的东西,现在却觉得,眼前的光更亮,更暖。
“妈,”她轻声说,“我们现在是不是在‘更亮的远方’?”
妈妈抬头看她,眼角的细纹里盛着星光:“是。而且,我们还在往更亮的地方走。”
椰苗的新叶还在沙沙响着,仿佛在应和着什么——那是时光的链坠碰撞的声音,清脆,温暖,永不停歇。
而在链的尽头,有片更蓝的海,有棵更高的椰树,有个系着椰丝围巾的女孩,正举着椰壳碗,等她的妈妈端来刚煮的酒酿圆子。
那里的每一寸光阴,都闪着光。
夜更深时,小满趴在窗台上看月亮。椰苗的新叶在风里轻晃,把月光剪成细碎的银箔,落了她一身。妈妈端着热牛奶过来,杯壁上凝着水珠,像沾了晨露的海蝴蝶。“喝吧,”她把杯子放在床头柜,“今天张奶奶说,她年轻时在海南,见过比这更亮的月亮——海上生明月,能把整片海都照得透亮。”
小满捧起杯子,牛奶的甜混着月光漫进喉咙。她想起循环里那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她躲在被子里发抖,妈妈举着应急灯坐在床边,灯光把影子投在墙上,像只张牙舞爪的怪兽。那时她觉得黑暗无边无际,现在却望着妈妈鬓角的白发,突然说:“妈,明天咱们去海边吧?”
“好。”妈妈在她床边坐下,手指轻轻梳着她睡乱的头发,“我记得你小时候总说,要把脚印留在沙滩上。那时候你才四岁,沙滩被太阳晒得发烫,你踩得歪歪扭扭,摔了个屁股墩,却咯咯笑个不停。”
小满笑了,闭上眼睛。黑暗里,她听见妈妈起身去关窗的声音,听见风掀起窗帘的窸窣,听见椰苗的叶子在月光下沙沙作响——那声音越来越清晰,像是谁在说:“来呀,来呀。”
第二天清晨,她们带着竹筐、铁锹和小满新织的椰丝围巾出发了。海风裹着咸湿的气息扑过来,妈妈把围巾系在小满脖子上,说:“试试,暖不暖?”围巾是奶白色的,针脚比之前的围巾更密,边缘还绣了朵小浪花——是妈妈昨晚熬夜赶工的。
“暖。”小满吸了吸鼻子,海风里的腥甜混着围巾上的皂角香,“比去年的还暖。”
她们沿着海岸线走,椰苗被小心地装在竹筐里。妈妈指着远处的礁石:“你爸第一次出海,就是从那儿登船的。他说,等赚够了钱,要在礁石旁建座小房子,让你夏天来住,早上听海浪,晚上数星星。”
小满蹲下来,用树枝在沙滩上画小房子。浪花涌过来,把画冲散了,又在退去时留下贝壳和珊瑚渣。“爸爸的房子,”她轻声说,“应该有椰子树,有晒椰丝的竹匾,有你织的围巾挂在窗台上。”
妈妈从竹筐里取出椰苗,用铁锹在离海不远的沙地上挖坑。阳光晒得沙子发烫,她的额头渗出汗珠,却笑得像个孩子:“种这儿,等树长大了,叶子能给小房子遮太阳。”
小满帮着扶苗,看妈妈的铁锹陷进沙里,露出潮湿的土层。“妈,”她突然说,“你说,爸爸的海蝴蝶,是不是还在海里?”
妈妈的手顿了顿,把苗放进坑里,覆上土:“肯定在。海那么大,浪花那么多,说不定哪天,就有只蓝翅膀的蝴蝶,停在你种的椰树上。”
她们用带来的淡水浇了树根,又在周围铺了层碎贝壳——是张奶奶给的,说能防螃蟹啃根。小满摸着贝壳的纹路,想起循环里那个暴雨天,她蹲在厨房哭,妈妈举着蜡烛翻出个铁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二十七个贝壳,每个都用红绳系着,说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