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弥赛亚(2 / 4)
nbsp;梅林遗憾地叹了口气,他想要从这本书上找到答案,他假设真理之城是前一代人生活过的地方,假设“共识尖碑”与民主议会都曾真实存在,那么在他们派出了一艘星舰之后,真理之城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能看出这本书是通过“异世界土著”的视角撰写,一个误打误撞通过了“梦境”与真理之城建立了联系的人,又或者他在这里的所有见闻都是被事先安排好的。
意识链接与星舰都不是他们掌握的技术,它们与冷冻舱与针剂相同,都来源于世纪毁灭前的“老古董”技术。
这是梅林创造出的戏谑称呼,用避难所高层的话来讲,在世界毁灭时,人类大量的技术文献与生产资料也被一并损毁了,这倒不失为糊弄人的好借口,而委员会必须全面封锁地表与世界毁灭的消息,这是为了避难所里的幸存者们能继续存活下去。
可是,为什么如此确信回到地表一定会遭遇不幸?
要知道从时间维度来看,距离世界毁灭的那一天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自梅林出生的那一天起,地表上的废墟就是安静的,没有地震,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更不像有未知的敌人潜伏于那些瓦砾之下。
梅林想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值得人类的敌人无声无息地蛰伏一百多年的时间,只为了将他们赶尽杀绝。
今天,他觉得自己从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
其中惹人注意的并非撰写者对于真理之城的种种描绘,而是他对于民主议会那几位最高统治者的外貌描写,虽然穿着习惯发生了变化,但是有一些外貌的特征与习惯性的动作却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如果他的怀疑又一次不幸应验了,那对他们这些幸存者们而言无异于最糟糕的情况。
委员会——避难所的是决议机构,掌控全局的统治者们其实并不可信,他们从一开始就向民众隐瞒了许多事,其中包括了他们存活了一百多年,亲眼目睹了真理之城毁灭的秘密,或许他们此刻所处的避难所就是由民主议会的七位成员建造的。
因为他们预感到了真理之城将要毁灭,也出于某些原因清楚地知道毁灭了真理之城的存在从未真正离开过。
新的问题随之而来。
这场漫长的“开荒”,还有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要向伊森脑海植入一个想法的过程,究竟是出于对于这个毁灭世界的拯救,还是去继续完成羊皮书里未完成的任务。
民主议会从未向撰写者透露过的任何他们的世界随时都可能毁灭的消息,反而竭力向对方营造出一副繁荣的景象。
说不定在末日到来之前,远航的星舰传回了一些消息。
那是有关伊森、“异世界”与旧神的。
还有凛冬。
她在整件事里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委员会没有介入陈启临时组织的会议,我听说那边似乎发生了一些紧急情况需要他们来处理,这意味着我们比陈启他们领先了一步。”
梅林的大脑飞速运转着,“我们在他们之前先一步知道了‘梦境’世界秘密,很显然伊森已经知道了有关真理之城的事。”
如果出于稳妥考虑,他们应该立即停止这项实验。
“他在模拟真理之城存在过的轨迹,如果让这场‘梦境’继续下去,说不定就会知道城市毁灭的真相。”
梅林认为自己已经看穿了伊森的意图,伊森在第二日所做的一切,便是让那个城市回到正轨,变回那个曾经繁荣过的真理之城。
但这对于避难所的居民而言却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真相对于迄今为止他们竭力植入的想法背道而驰,它将会证明“异世界”真实存在,而“游戏”、“项目团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