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盐是好东西(1 / 2)

加入书签

等盐块全都溶解后,再用漏勺过滤掉那些小石子儿。

除了小石子,柳芸看得清楚,里面还有不少肉眼可见的泥沙呢,这些就只能用纱布来过滤了。

除了这些肉眼可见的杂质之外,还有些脏东西都溶进水里,肯定是过滤不掉的。

但也不难,柳芸事先就已经做好了功课,准备好了豆浆。

她把豆浆加到锅里一起煮,植物蛋白会自动吸附水里的杂质。

没过一会儿,水上面就飘起一层灰色的泡沫。

柳芸用勺子撇去浮沫,继续煮,然后继续把泡沫撇掉。

就这么重复了好几次,直到水变得清澈,这才算是把杂质去得七七八八了。

然后只需用大火把水熬干,冷却之后,白花花的盐就会重新结晶析出。

这样做出来的盐品相已经比大院里现有的粗盐要好不少,味道也没那么苦涩。

但其实也只能算是粗盐,里头还有一些含有可溶性的矿物质。

若想再继续提纯,就只能用更复杂的化学方法了。

可柳芸也清楚得很,那样的盐做出来肯定会有危险,毕竟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还是算了吧。

就在柳芸对着自己做出来的盐啧啧挑剔的时候,梁少斌挑着两筐碎盐矿石过来了。

等瞧见白花花的盐,脚上差点一个趔趄,然后就像是被施了定身术一般僵在原地,一脸茫然地朝着柳芸看了过来。

“咋了?”柳芸疑惑道。

梁少斌赶紧放下扁担,快步朝她走来。

“小芸,这是你做的?”

柳芸看他反应这么大,一头雾水。

“咋了?很奇怪吗?”

梁少斌却表情凝重地蹲下,用手指捻了一小撮盐放在嘴里含住。

“怎么把盐做得这么雪白,而且味道还不苦涩?”

柳芸见状也不瞒着他,直接把自己刚才煮盐的法子说了。

“其实没啥诀窍,主要是这盐纯度高,杂质少。”

梁少斌沉思片刻,突然开口道:“以后咱们煮的时候就别加豆浆了,不然弄出来的盐巴实在太打眼了。”

柳芸先是一愣,很快就明白梁少斌的顾忌。

她挠了挠脸颊说道:“那……那好吧。”

没想到她不满意的作品在梁少斌眼里居然已经好到了打眼的程度。

不加豆浆就不加吧,也能省她不少豆子呢。

柳芸跟梁少斌在采矿制盐时,大院里其他人也没闲着。

挖药材和打猎还在继续。

除了这些,村长还带了十来个人在大院里忙着造船。

之前村里就有人到镇上制船作坊里帮工过,基本的制船法子是知道的。

更何况为了低调,他们也不需要把船做得像南方的商船那样大。

只要做够几个人来回运货的乌篷船就行。

有了自己的船之后,出行才能自由,也不用每回都翻山越岭,跑到其他山头去等船了。

也能避免时间久了被商队怀疑。

到时候只要错开相对的时间,回来后把船藏在溶洞里就行了。

等船一做好,梁少斌他们又开始再次出发进城了。

这回除了上次带回来的那些东西,大家还把家里晒得吃不完的蘑菇都装了些。

梁少斌还拿上了几根人参,准备去城里试试水。

若遇到好的买家,价格合适就出手。

有了上回的经验,这次大院里的人明显都淡定了许多。

等几人走了,大家就重新投入准备过冬的忙碌中。

特别是家里有孩子的,为了让孩子穿得更暖和些,大家都把自己的棉衣拆了,重新填充到孩子的棉袄里。

大嫂孟小娥也不例外。

虽然孩子还小,可是棉衣和棉被却不能少。

眼瞧着她把主意打到了她自己的被子上,柳芸就赶紧拿了件自己的旧棉袄过去。

其实这棉袄不算太旧,里头的棉花都是去年刚充的。

但要说是新的,大嫂肯定不会要。

柳芸其实并不缺棉花。

除了盖的一床、铺的一床都是去年新做的,她空间里可还有好几条被子呢。

而且天冷后,她现在的那些衣服很多也能穿在里头保暖。

她还把自己那些旧羽绒服拆了,做成了背心给梁少斌跟自己穿在里头。

其他人她没法子拿出来给,可是至少给依依那里凑点棉花是没问题的。

大院里除了人要保暖,鸡鸭和兔子也要重新做窝。

之前天气还算暖和时,只要有个笼子有个棚就行。

可到了冬天,必须里三层外三层用玉米杆儿和稻草把窝棚围严实才行。

不然好不容易喂得这么肥,万一冬天撑不过去,大半年的辛苦可就都打水漂了。

不管是做窝还是做衣服,这些活儿柳芸都不咋擅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