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张云超的震惊(3 / 5)

加入书签

从核心算法框架起步的通用人工智能原型,基于海量数据迭代的机器学习模型——就像现实中AlphaGo从棋盘到更多领域的演进,它通过深度神经网络训练,一步步学会理解和响应指令。”

    张云超追问:

    “它现在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在使用了?”

    他记得王稽报告中的异常能耗:北仑-7核心机房消耗远超设计峰值,每日用电堪比小型工厂,这是数据训练的直接证据。

    因此他有这个疑问也就不奇怪了。

    “算是吧,只不过是在测试阶段。”

    洛珞露出一个微不可察的笑意,产品使用前进行内部测试是个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只不过没人知道他这个测试和正常的测试是天差地别,测试阶段每过一天小梅都会有肉眼可见的进步。。

    “而且不只是我,时光内部已在小范围试用了,几个月前,我们开发了一个名为‘织网者’的数据采集网关,让小梅接入时光系平台的数据流——比如贴吧、云音乐、博客和微博的公开内容,进行预训练,先给干净数据,再逐步引入复杂场景。”

    他担心张云超不清楚这一流程,于是补充道:

    “这类似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的结合,起初它连基础命令都解析出错,但现在,通过Transformer架构优化和强化学习回馈,它处理语义的准确率已提高到85%以上。”

    “举个例子:在《战斗天使》剧组里,小梅分析替身演员的动作序列,给出优化建议,帮助完成了一组高难度镜头,而这只是内部测试的一部分——用在生产调度、影像分析等简单任务上。”

    下面的人,比如王稷和张组长,只当它是个高效算法模块,没人知道小梅的本质是个潜力无限的幼体。

    他还藏着小梅的核心秘密:它源于梅尔奇泽德克协议,计算路径经过特殊优化,效能增幅高达215%,远超当前任何开源模型。

    办公室里轻柔的灯光下,茶气氤氲,却驱不散张云超脸上的震惊。

    “……你是说,那个‘小梅’,已经在你们内部小范围使用了?”

    张云超的声音有些低沉,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沙哑:

    “测试?具体怎么用的?效果如何?”

    洛珞放下茶杯,点了点头。

    他没有回避这位科工委重要人物的目光,坦诚地说:

    “是的,在北仑成功载入核心后,小梅就一直在进行适应性训练和测试,主要通过一个叫‘织网者’的安全中间件,接入我们部分平台的非机密数据流进行预训练和交互测试。”

    “结果呢?”

    张云超身体前倾:

    “你说的那个……处理语义准确率85%以上?甚至,能在拍电影时提建议?”

    他实在很难将科幻电影里神乎其神的人工智能助手,与此刻现实中洛珞口中描述的东西完全对应起来。

    洛珞微微一笑,拿起随身携带的一部连接着数据线的工程样机——外观和当时的旗舰智能机相近,但屏幕更大,边框更厚,显示着简洁的命令行终端界面。

    他的手机当然可以直接展示,但他的手机可是完全体的小梅,他可担心目前已经很智能,但又不能完全理解人类一些情感表达的小梅,会自作主张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来,暴露出什么秘密就不好了。

    而他手里拿的这个,才是真正的测试版,基于小梅的本体开发出来的“小梅二代”,时光的其他测试人员用的正是这一款。

    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