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每一秒都是经费在燃烧(4 / 6)
bsp; 刚刚那几秒的冲击,让每个人的后背都渗出了一层冷汗。
没有人说话,没有人摘下眼镜。
所有人都还沉浸在刚才那无法用言语描述的视觉和心灵的双重震撼中。
那烧掉的一千多万经费,此刻都化作了每一位观众瞳孔深处残留的白光与心悸。
这就是《流浪地球》的开篇,在洛珞亲手缔造的“流形引擎”和3D革命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宣告了它的到来。
太阳当然那还没有爆发,但小破球的流浪,就要开始了。
因为太阳已经在急剧老化了,太阳系更是失去了居住的适宜条件,所以人类迫不得已的开启了一项十分疯狂的计划。
第一步刹车时代:停止地球自转。
这意味着赤道线速度归零,否则行星发动机的轴向推力将被离心力撕碎。
行星发动机,也就是重聚变的钢铁巨兽。
这里洛珞在设定上进行了很大的改动
根据原著设定,地球加速至光速的0.5%需持续加速500年,起码要消耗亚洲大陆一半的山脉作为燃料;全程2500年航行预计消耗地球总质量的10%。
减速阶段需同等燃料,最终地球可能损失大量地幔物质,海洋与地下城生存环境面临毁灭性威胁。
等离子体喷射效率较低,因等离子体粒子具静止质量,动量转化效率远低于光子。
完成航行需消耗5.4×10焦耳能量,相当于太阳44.6万年辐射总量,远超当前人类能源产能。
发动机高度超珠峰,单台结构重量达1400万亿吨,全球钢产量需数亿年才能满足建造需求;地壳亦无法承受推力,可能导致板块崩溃。
这些在理论上完全无法闭合的设定,洛珞都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但也并非全部。
毕竟这是电影,视觉效果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最震撼的行星发动机,他不仅没有任何缩小的改动,反而让特效组尽可能做的更逼真,一点缩小或者一带而过的意思都欠奉。
至于不合理……艺术作品总要有所取舍,他要不是真的只会搞科研的老顽固。
在实验室里,数据当然差一丁点都不行,但在电影里,实在修改不了也没办法了。
相比于电影的合理性,还是大家看着爽更重要。
全球进入战时体制,资源向两极、各大洲高原汇聚。
地下城在冻土层下挖掘,作为人类的临时堡垒。
地表化作巨大的工地:亚欧大陆、美洲大陆成为主要发动机阵列所在地。
巨型龙门吊如钢铁森林,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着坚固的骨架,超导磁体在极寒中装配完毕。
液态金属冷却管路如巨兽的蓝色动脉遍布机体。
建造过程本身便是史诗。
这里洛珞没有实施,抽签进入地下城的残酷法则。
地表严寒加剧,大推力发动机启动造成的大规模板块位移引发超级地震、火山喷发。
海啸吞噬沿海城市。
无数工程师、工人倒在了黎明前的寒冷与事故中,人口数量已经大幅度锐减了,也就无需再抽签筛选。
一万座钢铁丰碑,是用文明的血肉浇筑而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