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杨-米尔斯方程(2 / 6)

加入书签

,不过好在他还有平替……项目组专有的超算中心。

    虽然算力比不上【流形重构】……也别比了,就不是一个维度层级的东西。

    然而即便它算的又慢,验证的过程还复杂,这次发布新的计算任务还需要专门再设计一套程序,也只能验证对错,别想着让它帮你把数据自动修正,但……能拔脓的就是好膏药,总归比没有强。

    更何况他们目前面对的问题,用超算也就够了。

    剩下的……

    “是!”

    李卫国立刻下令,整个中心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洛珞则转身走向他的临时“推演室”,按照指挥中心那个给他临时搭建的。

    电脑能解决的只有那些,剩下的……就得靠人脑了。

    巨大的白板早已擦净,他拿起马克笔,动作没有丝毫犹豫,一串流利而艰深的符号瞬间布满了冰冷的钛合金壁面。

    推导的核心逻辑跃然于白板之上:

    物理矛盾的核心:磁漏的本质是超高场强被“强行”约束在极小空间导致的自然溢出。

    杂散磁场B_stray服从麦克斯韦方程组:

    × B_stray =μ J

    · B_stray = 0其中 J包含导体中感应的涡流电流密度 J_eddy。

    正是 J_eddy在邻近区域产生了焦耳热,即热失控的根源。

    同时,B_stray的存在直接改变了激光束流传播介质的有效磁导率和介电常数,根据光的电磁理论,传播方向必然偏离,导致了毫弧偏移。

    Q_eddy产生的热量 T_local会改变导体的电阻率ρ,而ρ的改变又反过来影响 J_eddy =σ(T) E_induced。

    同时,T的上升可能导致材料膨胀形变,改变几何构型,进而影响 B_stray的分布。这是一个正反馈的死循环!方程组变成了:

    J_eddy = f(×B_stray,σ(T_local))

    T_local/t∝|J_eddy|/ρ(T_local)+……B_stray = g

    磁漏 B_stray与精密光路/流体路径的相对位置至关重要。

    一个微小的缝隙或一个尖锐的凸角,都可能导致 B_stray被局部放大,几何参数本身也需要成为动态优化变量,而不再是固定约束。

    想到这里,洛珞突然回想起【剧本游戏】里那些平滑如流水般集成系统。

    他猛地意识到一个关键差异:现实中的强磁场和粒子束流,其相互作用尺度触及到了微观量子效应!

    磁漏在接近激光等离子体时,其相互作用或许已不能完全用经典的麦克斯韦+流体NS来描述。

    这个念头让他笔尖一顿,紧接着在白板另一角迅速写下新的一行:

    F = dA +[A, A]

    这是?!

    洛珞看着这熟悉的字符,突然瞪大了双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