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未来视界】的再次预见(2 / 5)

加入书签

   当时的他刚刚回国不久,一边参与着“尘埃之怒”的后续工作,一边规划着下部科幻剧本……也就是下一次触发任务和研究的方向。

    其实他当时是有点迷茫的,本想着随便找一个科技浓度高一些的剧本拍,能触发S级的任务就可以了,毕竟任务的方向丝毫不以他的意志,甚至剧本的意志为转移。

    就像《源代码》这种,满满都是量子物理,量子态意识,时空穿梭等高难度科幻内容的电影,最终居然给了他一个搞炸弹的任务。

    结果一部电影拍下来,量子物理仅仅是发了一篇至今还没得到论文通过消息的稿子,以及在拓扑学上稍微有了些灵感。

    除此之外,所有的收获都集中在那个“尘埃之怒”的炸弹上面了。

    妈的,这谁能想到啊。

    当然了,他也想过。

    即便时空穿梭这种高维度的科技真的存在,系统也确实可以参与进去,但他恐怕也不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

    或者说,那样的理论,即便他把全部的积分都扔进去,也如同沧海一粟,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所以,最大的概率,就是任务失败,一无所获。

    这么想来,还是系统更智能一些,每次任务都不会完全超出他的能力范围。

    只是,这样一来,任务的发展方向他就很难拿捏了。

    实验室空调的嗡鸣声像某种永不疲倦的金属昆虫。

    纸张边缘被他无意识地捏得发皱,上面是几份经过初步整理的科幻剧本纲要:

    一份来自某新锐编剧,灵感源于近期发现的奇特脉冲星信号,构想了人类与“沉默者文明”通过数学语言跨越星海沟通的《深空回响》——立意很高,但怎么看都像是放大版《接触》。

    系统会怎么扭曲它?万一触发个“破译外星数学语言”的S级任务,他拿什么去解?

    另一份更实际,是他自己琢磨的《地心长城》——设定在近未来,地核冷却危机下,人类倾全球之力在近地轨道建造环带粒子炮,持续轰击地核维持其运转。

    大场面有了,科技浓度看着也不低。

    但科技核心是什么?轨道炮?能源传输?哪个领域他玩得转?

    《源代码》的教训犹在眼前——明明披着量子态意识的外衣,硬核任务却落在了微末的纳米炸弹上!这该死的系统,奖励丰厚是真,可任务发布的方向根本是开盲盒。

    当时的洛珞看着实验室里那些运行的机器,忙碌的实验人员,每一道流程都是他在《源代码》里那个任务的成果。

    不得不承认,“尘埃之怒”确实很厉害也很有用,但他可不是奥本海默,不可能围绕这一方向进行研究,要是再搞出个什么“深空之怒”的轨道大炮,他可就无奈了。

    他烦躁地把这两份纲要推到一边。

    “难道真要再拍一次《源代码》式的套娃?”

    虽然当时这部戏还没有上映,但他有很强烈的信心,肯定没问题,所以拍个续集也不是不行。

    但这个念头依旧让他下意识皱眉。

    剧本游戏里循环爆炸的场景,还有那个差点掏空他积分、逼得他在控制室和行李舱来回冲刺的S级纳米炸弹任务,现在想起来还头皮发麻。

    那次任务最终完成的侥幸成分太大不说,即便拍第二部系统也没可能给他一个真正量子物理和量子态意识体或者“源代码系统”那样的任务奖励。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