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一小时报告和菲尔兹奖候选(2 / 3)
了冲击——眼前这个年轻得过分的顶级导演、当红明星,此刻竟然要去参加一个听起来就高深莫测、与她世界毫无交集的数学家大会?还要拿这个听起来就很了不起的奖?
冯晓刚更是倒抽一口凉气,嘴巴微张着,他那标志性的牙缝似乎都忘记合嘴遮盖一下了。
一个演员,成了“诺贝尔数学奖”的候选,谁能告诉他这是什么概念!
周讯则是彻底懵了,看看洛珞,又看看刘艺菲,再看看其他人,仿佛在确认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吴彦祖的震撼是最具体的,他看向洛珞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敬佩:
“我的天…洛导…不,洛教授!您这…太不可思议了!”
他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称呼好了,此刻他忽然觉得《星你》里洛珞那个角色的称呼是如此的贴切。
半响,冯晓刚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带着无比的惊叹和一丝自嘲:
“怪我孤陋寡闻!洛总……洛教授您可真是深藏不露!太厉害了!我们这搞电影的跟您这一比,可真是两个世界了!”
是的,随着这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临近,每届大会举办时正式宣布的菲尔兹奖候选人名单也在上个月公开了,洛珞的名字赫然在列。
其实早在他受邀做一小时报告时,他的老师陈教授便有此猜测了。
一般来说除非年纪超过40岁,否则能做一小时报告人的,大都是菲尔兹奖,或者说高斯奖的候选之一。
果然不出所料。
因为诺贝尔奖未设置数学奖的补偿,菲尔兹奖向来有“诺贝尔数学奖”的称谓,其影响力可见一斑,早已经超越学术界本身。
每四年一度举办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每次仅仅授予2至4名有卓越贡献的数学家,还有年纪不能超过40岁的硬性要求,单从难度而言,更甚于诺贝尔奖。
截止目前,别说像洛珞这样土生土长的华国学者有没有获奖记录了,即便是算上海外求学的大量学子,也没有一个菲尔兹奖得主。
仅有的一位便是1982年拿到了大奖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
所以,洛珞此次马德里之行的关注度在整个数学界都是空前的。
万一洛珞真的能捧回一座菲尔兹奖的奖杯,那将是华国数学界最高的荣耀,因为那不仅仅是华国数学界的首个菲尔兹奖,更是刷新了这座大奖的最年轻得主记录。
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科工委、航天局,亦或者总装那边,宁可费心费力的搞什么“影卫”行动,也要保护洛珞来参会的原因之一。
尊重洛珞本人的学术意愿肯定是首要因素,但不得不说这个奖同样影响力很大。
虽然不做这个报告,甚至他本人都不出席会议,也不一定会影响奖项的评选和公布,但这意义完全不同。
否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数学家,把一小时报告会作为极高的荣誉,还有那么多世界各地的学者,不远万里也要来亲眼看看。
难道论文不能看吗?
自然是现场报告和领奖的荣誉感不同,尤其是对于华国数学界来说。
如果洛珞这次真的获得了菲尔兹奖,但因为他们的小心谨慎,没有让他亲自过去领奖。
虽然对这个荣誉谈不上蒙尘或者巨大影响,只是会让本该完美的事,有了那么一丝遗憾。
张子怡脸上尴尬的红晕尚未完全褪去,看向洛珞的眼神复杂无比,混杂着震惊、些许难堪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新奇感: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