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关于拓扑学的意外之喜(2 / 3)
nbsp; 按说投稿昨天他递出去,他半个月内都没有频繁查看邮件是否有回稿的打算。
毕竟即便是《数学年刊》对他的审稿一向很快,但也不至于连思考的时间也不需要了。
好在他还有助理。
对于邮箱里这种明显重要的稿件,并未跟组的二助小时,会直接反馈给洛珞。
于是,在片场的休息间隙,洛珞便看到了这封风格独特的“审稿编辑来信”。
他先是愣了一下,尤其在看到布斯梅尔的名字时,毕竟他还从来没收到过这么快的回稿消息。
“总不能是被拒了吧”
洛珞挑了挑眉在心中暗道。
毕竟按照《数学年刊》的习惯,最快拿到回稿消息的,通常都是论文中存在明显重大问题的稿子,也就是拒稿消息。
不过当他读到对方含蓄表达对“N-S方程进展”的关切和对他转向拓扑学的惊讶时,嘴角不禁勾起一个微妙的弧度。
“老斯梅尔——”
他低声自语,仿佛看到了大洋彼岸那位严谨又直率的老教授略带失落的委屈神情。
虽然他也未曾跟这位一直负责他稿件的编辑见面,但两人确实神交已久。
对方在偏微分方程领域的研究也让他十分钦佩,尤其是斯梅尔在之前跟他有过几次关于N-S方程解的存在性,合理验证方式的探讨,让他受益良多。
所以,两人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他已经默认斯梅尔是他的朋友了,他相信对方也是一样。
所以他理解那种心情,那是对数学未知疆域的好奇心,以及对他这位朋友“误入歧途”的担忧。
不过,对方完全是多虑了。
他快速地在键盘上敲下回复。
尊敬的斯梅尔先生:
感谢您对论文的关注以及您真诚的询问!
《多维流形》的工作源于我最近在一些其他研究中,为解决某些模型构建上的特定算法瓶颈所必须的拓扑工具。
它确实是一个独立的成果。
不过,您敏锐的直觉部分正确。
我在尝试深入理解“调和分析与流体几何深度结合”这条路径时,特别是处理某些潜在的复杂奇点结构和多重尺度效应时,发现现有的拓扑工具在描述和分析那种流体特有的动态几何形态上存在局限。
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上一篇论文最后提到需要“打造武器”——现有的武器库,在细节的“锋利度”和使用的“普适性”上都不够完美。
《多维流形》中提出的同调不变量构造方法及其对可计算复杂性的分析,虽然最初服务于量子信息模型。
但它所蕴含的几何洞察力和算法潜力,正是我认为可能被锤炼成那把新“武器”的关键原材料之一。
它的诞生,某种意义上正是为了解决那些更宏大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局部困难。
至于您在信中提到“打造武器”的进展——可以看作是在锻造不同的部件。
N-S方程的研究从未离开我的视野,这条几何调和之路依然是我目前认为最有希望的路径。
新武器的锻造需要时间,也需要跨领域的灵感碰撞。
目前,N-S方程上我确实没有太大的进展,但思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