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航天工程的困境(2 / 3)

加入书签

    “简直是天生做航天的材料啊,如果你能早出生五十年就好了,我都不敢想有你这样有天赋的人参与航天工程,发展到今天会是个什么样子。”

    “就像我无法想象五十年后,你又会做出些多么震惊世人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仅凭刚才这个设计实验过程,王院士就对洛珞下了如此高的评价。

    甚至高的出奇。

    要知道,这可是王院士啊,他还是整个航天工程的首位总设计师,当下的航天第一人。

    能得到他这番评价,可以说洛珞如果现在进入航天系统,直接就可以横着走了。

    “您过奖了”

    洛珞也是受宠若惊,连忙回应道。

    “一点不过,我之前还看过你做的数学模型。”

    王院士闻言摆了摆手。

    这也正是他今天非要亲自到现场来看洛珞报告会的原因。

    “即便是你的毕业答辩,那老头子我也问一个问题,不过无论你回答的如何,对错与否,都不会影响你的毕业论文成绩。”

    王院士继续说道。

    论文里显然是问不出什么问题了,他今天亲自过来也不可能是为了那么点事,自然有他想要知道的东西。

    “你觉得当前中国航天工程的最大困境在哪?”

    话音一落,大礼堂一片寂静,就连洛珞都愣了几秒钟,没有想到王院士居然问了一个宏大的问题。

    如果对于一个普通的数学家来说,这个问题就是个绝对的主观性问题,他可以随心所欲的回答,毕竟问题的主语是他。

    只要是他觉得的,怎么都是对的。

    但他显然又不是一个纯粹数学的学者,跟航天的接触更是不在少数,他就需要基于一定的客观事实,再结合自己的想法回答了。

    看似简单,实际上很考验他的全面性思维。

    只能说不愧是老院士,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不是能随便答上的问题。

    “小时候看《东方红》卫星的纪录片,我总以为那些轨道是上帝用圆规画的,后来读到钱老归国时在邮轮上推导弹道的典故,才明白轨道不是画出来的——是算出来的。”

    洛珞先是说了个看似跟问题无关的事。

    “就像这个矿泉水瓶”

    说着,他突然抓起讲台上的矿泉水瓶,轻轻按压了下去,瓶子顿时处于一个绷紧的状态。

    “临界压强突破时,任何局部应力都会导致崩溃,但若是把材料强度提升5%,就能多承载42%的燃料——这正是我们现在的困境。”

    “您看这个128G的存储器,明明能装下整个空间站的图纸,但接口还是USB2.0。”

    洛珞从电脑上拔下了一个U盘,举起来说道。

    随着洛珞的回答结束,礼堂里顿时响起了一阵嘈杂的议论声。

    今天到场的物理教授自然不用多说,即便是数学方面的也多是微分方程一派,对于应用数学也多少有些涉猎。

    只是前面的回答他们还可以理解,洛珞指的显然是材料方面的提升困境。

    但后面举的那个例子,他们就一头雾水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