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 饭店改造升级之二(2 / 4)

加入书签

    他显然想多了。

    苏颂对吴掌柜卓绝的厨艺和自号“无名氏”的谦虚低调十分敬佩,但也仅此而已,真谈不上什么交情,他之所以热衷此道,纯粹是因为这“餐车”足够新奇有趣。

    他素来喜好探究事物之理,制作此等稀奇古怪的造物,他哪能置身事外?

    苏、喻二人闲聊之际,吴铭和李二郎随门房步入院中。

    “吴掌柜!”

    “苏大官人!喻作头!”

    见礼罢,苏颂的目光立时落到吴掌柜手中的食盒上:“这是……”

    吴铭将食盒置于案几上,揭开盖子:“木作不易,吴某别无所长,只备得一些卤味,或可稍解疲乏。”

    解乏倒未必,解馋是一定的。

    盖子一揭,苏、喻二人便忍不住吞咽唾沫,忙不迭拈起盒中美味送入口中,这滋味,直教人陶醉不已。

    说笑一阵,切入正题。

    喻言领着三人步入后院,院中依然杂乱,铜铁竹木、盆罐棰碾……各种器具工件堆了满院,一众学徒对三人的到来视若无睹,仍专注于各自手中的活计。

    途中,喻言将此车须以牲畜驱动之事告知。

    “不须费什么事,我识得一位驯牲畜的好手,届时买两头驯好的毛驴,把架的功夫也不难,以吴掌柜之聪颖,自是一学即会。”

    这不是难不难的问题……

    问题在于,吴记川饭只是一座“平房”,没有马厩马棚,搁哪儿养驴呢?

    不过呢,既然咱的目标是做成正店,这些配套设施迟早得有,用畜力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这些都在其次,主要还是看餐车本身能否满足他随处摆摊的需求。

    “我和苏大官人制定出两套法式,一是以太平车为基,一是以木牛车为基,此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车轮数量,前者是二轮,转向灵便,但不够平稳,后者是四轮,长短处正好反过来——这便是木牛车了。”

    民间的车舆多以两个轮子为主,少则只有一个轮子,四轮车非常罕见,吴掌柜多半没见过,故而,喻言特意弄来一辆实物。

    木牛车原是攻城用车,在车骨架上罩了个大木箱,攻城之时,兵士便栖身其中,推车入城,可抵挡流矢飞石。

    吴铭和李二郎试着推了下车,立时明白喻作头所言。

    宋代的四轮车走直线没问题,既平稳又顺畅,一到转向就抓瞎。

    归根结底,是因为宋代没有转向装置,更准确地说,是因为我国古代始终没能发明出一套转向装置。

    转向装置的发明时间暂时没有统一说法,鉴于18世纪以前欧洲没有四轮马车的历史事实,应该也是在近代才发明出来的。

    吴铭自然不会用18世纪的技术苛求11世纪的工匠,他的心理预期本就不高,只要造出来的餐车行驶平稳、功能齐备就行。

    喻言继续介绍:“四轮车非常平稳,至于转向问题,我稍微做了下改良,可以用这个来辅助——”

    说着,他叫来一个学徒,抄起一根大木杠子。

    学徒推车往前,转向之际,喻言迅速把木杠插进一只前轮的底下,用力往上一扳,借着惯性让其转向。

    卧槽?

    旁观的三人俱啧啧称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