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禁中佳味(1 / 3)

加入书签

    话一出口吴铭就知道是自己冒昧了,莫说古代,现代也没几家饭店愿意让同行参观后厨,淡笑道:“不方便的话就算了。”

    继续点菜:“再来个肉生法。”

    单看名字仍是看不出所以然,但有个“肉”字,至少是道荤菜。

    两道菜足矣,光是禁中佳味就卖三百文,还是给王铛头省点钱吧。

    “客官稍候。”

    张三接了食单,王逢贵自回房备菜不提。

    不多时,又有妇人来席前卖唱,这回是一对父女组合,老父奏乐,女儿开嗓。

    吴铭本不想再听,但见小姑娘模样乖巧,主要是看在老丈年迈体衰、讨生活不易的份上,便没将二人打发走。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回竟然规规矩矩的,没有主动投怀送抱。

    待她唱罢,吴铭随口问:“除了柳词,可还会唱点别的?”

    “奴家入行未久,眼下只学过几首柳词。”

    “入你们这行须先学柳词?”

    小姑娘点头称是。

    不愧是当今华语乐坛唯一的真顶流,柳永的词虽因格调不高而饱受士大夫诟病,可直到北宋末年,甚至比柳三变小了五十多岁的苏东坡都已不在人世时,柳词依然在底层大众中长盛不衰。

    那老丈立刻毛遂自荐:“某会唱几句欧公的词,官人若是不嫌……………”

    “不必。”吴铭数出五个铜板给这对父女,“去吧。”

    不一会儿,又有卖果子的小贩进店,也不问酒客买或不买,径直将果子挨桌散与坐客,然后得钱。宋人管这类小贩叫“撒暂”,在大型的酒楼食肆里十分常见。

    来此间用饭的食客大多不差钱,通常不会计较这几个铜板。

    吴铭也没计较,拿起果子一咬,险些酸掉后槽牙!

    这时,张三终于端上第一道菜:肉生法。

    菜名教人摸不着头脑,敢情是一道拌菜。

    盘中红、绿、黄、白四色交织,油润光亮。

    主要食材皆切作丝状,其中的红丝和绿丝乍一看以为是红椒和青椒,仔细一瞧,绿丝是酱瓜丝,至于红丝,一时还真看不太出来。

    师徒俩各自品尝。

    入口是和肉?相似的咸酸,这也是宋人的大众口味。

    一吃便了然,红丝原来是糟萝卜,应该是加了红曲,所以呈现为红色。

    酱瓜的酸醇与糟萝卜的爽脆立时占据味蕾,鲜明的椒香、温润的蒜香和草果略带凉感的独特辛香彼此交织蔓延,其间还夹杂着丝丝缕缕的橘皮清香……………

    到底是正店,调料不可谓不丰富。

    只是这肉丝.......应是用大火快速炒制肉色发白,但并未全熟,怪不得叫“肉生法”,肉质倒是不错,事先也用酒醋腌制过,吃不出什么腥味。

    古代以生肉作馔并不罕见,在先秦时期甚至是最流行的吃法之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里的“脍”最早便是指切细的生肉,宋人依然喜食生鱼片,其余肉类倒是很少生吃了。

    吴铭知道国内某些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吃生猪肉的传统,但正经餐馆通常是宁老勿生,毕竟肉老一点只是影响口感,半生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