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翻车(2 / 3)
nbsp; 李二郎倒没多想,当了十余年闲汉,他深谙一个道理:掌柜的叫他做什么他便做什么,总不会错。
待三人搁筷,他方才端起盘子大快朵颐。
真香!
吴铭让徒弟先回厨房里备料,他继续在灶房里熟悉本地的灶具。
其实,拿这个灶做一些不吃火候的菜,诸如蒸菜、炖菜之类,要简单得多。
只不过,以后上门做饭,不知道客人会点什么菜,也不知道能不能带帮手,还是做好万全的准备为妙,包括生火鼓风,最好也一并掌握。
吴铭正和二郎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吴建军忽然唤道:“吾儿!”
“……”
能不能好好说话!
“你过来。”
吴建军将儿子拉到一旁,悄声问:“二苏写的那两幅书法是不是能带进这个房间?”
吴铭想了想说:“之前可以,现在应该也没问题。”
灶房虽说升级成了中转站,但它本身属于吴记川饭的一部分,这个时代的事物应该都能带进来。
“拿来我观摩观摩。”
吴建军搓着手满脸兴奋。
吴铭忍不住吐槽:“你懂书法吗你就观摩?”
“肤浅!谁说一定要懂书法才能欣赏,看没看过《侠客行》,狗杂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照样练成了绝顶神功?”
扯淡,都是借口。
老爸就是单纯地馋二苏的真迹,吴铭都懒得点破他。
“那两幅字收在小谢屋里,下午叫她拿给你看。”
吴建军笑呵呵应下,又说:“我这几天仔细研究过,二苏现在还年轻,书法可能欠点火候。有个叫蔡襄的据说是个书法大家,一幅书帖便能卖好几十万……”
你到底在研究些什么啊!
吴铭无奈道:“蔡襄现在在福建为官,你就别瞎琢磨了。”
老爸琢磨的事情他早琢磨过了,这个时代知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都心中有数,以后迟早会遇到,包括蔡襄,等他任期届满回京述职,高低得忽悠几幅墨宝装点门面。
今日又是一副要下暴雨的架势。
忽然便起风了,天色也渐渐黯淡下来,午时刚过,麦秸巷中已被低垂的云翳染上暮色,空气凝滞,说不出的闷热。
川味饭馆那边同样在下雨,这几天雨水充沛,甚至下到了全国第一,好在不闷,雨下透后凉爽许多。
中午十一点,太学生已经下课,这天色令许多人望而却步,要么就近买点吃食,要么索性不吃。
仍有不少人决定赌一把,风风火火地冲向吴记川饭。
第一批食客登门时,醉翁家的仆从刚归还了冰鉴和餐具,吴铭正送对方出门。
仆从忽然止住脚步,冲其中一个青衿书生叉手唱喏:“小官人。”
吴铭略有些惊讶,这个年轻人他有印象,每天中午和晚上必来,而且基本都冲在最前面,看他一副路人长相,不料竟是欧阳修的长子欧阳发,如今才十七岁。
转念想起醉翁那副尊容,能生出个大众脸的儿子,已经算是改良基因了。
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