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原来这就是调控(2 / 2)
的外号叫‘张一打’,华仔现在叫‘刘十三’。
一年拍12部片子,一年拍13部片子,这还不算最多的。
阿玉这好家伙的,两天就把一部电影的所有大特写拍完了,然后就不管了,就全是替身的活了。
现在,圈子里到处都传,说阿玉一天就能挣200万。”
在季宇宁的办公室里,对面的施南生正说得绘声绘色的。
季宇宁越听,越是头疼。
“施姐啊,看来,香江的电影也得调控一下了。
现在全是跟风,然后粗制滥造,这哪儿行啊。
还有啊,就是演员的片酬飞涨,连我都受不了了。
1993年现在这时候,双周一成一李这样的咖位,基本上都是千万起步,华仔稍微差一些,但也有个大几百万的片酬,其余的比如梁家辉,张学友,王祖贤,张曼玉等人,那也都是小几百万的身价。
除此之外的导演,以及其余幕后制作人员的工资,当然也同样有所上浮。
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影片的制作成本急剧攀升。
一部电影呢,91年的时候,投入可能才1000多万,现在投入可能要达到4,000万以上了。
我现在都不愿意投了。
海峡对岸的那些人,我估计人家也不傻,当一次肥羊,也不能总当肥羊吧。”
“老板,5月份的时候,我们有一个统计,香江共有250多部电影,已经收到了海峡对岸那边片商的定金,但是却没能如期交货。
这个数量也是有点儿太吓人了,因为这两年香江电影市场,一年总共才上映100多部电影,即便加上那些上不了大银幕的作品,这250部电影也得让香江这几万电影人拍一年才能拍完。
所以这个月初,那边的8家电商开始提要求了,最主要的,是重新议定港星片酬,还有用抽佣的方式发行港片。
可我们这边谁也不愿意降低片酬,这可是动了自己奶酪了。
另外关键的是,很多人感觉有恃无恐,因为那边如果不放港片,就没得放了。
那边每年引进的欧美日韩影片最多只有14个拷贝,一个地区也最多只能有六间戏院联映,没有好莱坞电影放映指标的戏院,只能放映国片,而港片也属于是国片范畴,所以根本没有放映限制,跟台片享受一样的政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