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再发上郡(3 / 4)
吼的淳于越。
“李斯!你把老夫也发往上郡……”
面对怒喝声,站在城墙上的李斯轻轻挥了挥手,就有甲士拖着气愤的淳于越离开了。
四下又安静了许多,扶苏道:“这些博士会离开咸阳吧。”
李斯微笑道:“公子不用担心。”
一见到丞相的这个笑容,扶苏心中莫名有了又被孩视的感觉,别人可以孩视你,但不能真把自己当孩子了,又问道:“将这些博士发往上郡,势必会让其余博士惧怕。”
冷风吹过,吹得李斯须发晃动,他低声道:“公子,这咸阳岂是这些博士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话语声很轻,却带着一种尽在把握中的气场。
扶苏又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让扶苏清楚地认识到了一个现实。
现实就是,李斯一句话就能决定淳于越或者其他齐鲁博士的命运。
在大秦,他李斯是这里的丞相,而始皇帝是一个集权专制的皇帝。
郡县制造就了集权,而集权制让丞相的权力也被放大了。
田安跟在公子的身后,这件事从头到尾他都在旁观,丞相是一个十分忠心的人,他甚至都没有过问公子缘由,公子说让这些人前往上郡监修长城,丞相就将人送去了。
田安觉得自己老了,总有老死一天,在老死之前能够看到丞相对公子如此忠心,心中颇为踏实。
今天,又有不少蜀中与南方的文书送到了章台宫。
深夜里,扶苏与父皇共同在章台宫的大殿内看着这些文书与战报。
先前让屠雎派人送一些南方稻子来,这里稻子没有直接送到关中,而是先送到了蜀中,这些稻种会在蜀中挑选百余亩田地先种下,种下之后再看看收获,若能提升产量,可以一点点扩大面积。
扶苏当即批复了这卷文书,准许蜀中的决策。
嬴政沉声道:“听闻,你让李斯派一队博士去了上郡。”
“的确是儿臣让丞相这么做的。”
“往后这种事不用让李斯做,让廷尉去办。”
“儿臣记下了。”
父皇也没有多问缘由,只是派几个博士前往上郡监修长城,好像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反正,上一批因迁民戍边而被派往上郡的人中有一个叫周青臣的人,他还不是在上郡活得好好的。
扶苏从蜀中的文书见到了有三个从敬业县出来的年轻人,他们正在蜀中教书。
从某种方面来说,李斯的想法是没错的,教化对一个国家来说十分重要,中原一统之后,施行了书同文,车同轨。
而教化工作是一件极其耗费时间的事,这种事要持续数十年,甚至一代或者是两代人。
扶苏又想起了上辈子的徐老师,他为了支教事业,在大山里奉献了大半辈子,他让一群又一群的孩子离开了大山。
扶苏觉得上辈子用了近一代人才完成的支教事业,放在大秦应该也一样能用的,因徐老师他们也一样,他就是一步一步地走入大山中的。
这与现在的大秦的人们没什么区别,一位位的夫子从繁华的地方离开,前往偏远的山村,所依靠的唯有信念。
扶苏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但需要很多很多人,这些人需要有着坚定的信念,有什么样的老师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