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田与枣(2 / 4)

加入书签

sp;  李斯是丞相,但他也擅长管生产,扶苏也在御史府看过诸多有关李斯的卷宗,与以前的大秦丞相相比,李斯这人行事的确不择手段,进取心强。

    当初三县的族老担任县令,县丞。

    即便对方退让了,原以为大家依旧能和和气气的。

    可李斯呢,还是将他们的官职给免除了。

    扶苏特别能够理解李斯的行为,现在这些族老会退让,但是将来他们很有可能会再咬一口,这不仅仅是那些脸面的问题,这是政令不通达的问题,秦的政令不能下到达县,何谈治理。

    换作是自己,需要做到有功行赏,有错就罚,扶苏觉得自己没有李斯那么仁慈,李斯只是免去官职了他们的官职。

    李斯是一个合格的大秦丞相,而且也会抓生产。

    但扶苏认为,抓生产就要有严格的规矩,没有规矩与制度就管不了生产。

    扶苏道:“三县搬迁之后,岐山以南的田地就空出来了,会有三万顷的空余。”

    李斯颔首。

    土地当然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这三万顷也是如此,是经过迁民与重新整合之后,空余出来的土地。

    就像是一堆乱糟糟的零件,挤在一个箱子中,当你将箱子中的零件分类整理摆放之后,箱子里反而有了更多的空余空间。

    “有这三万顷土地,还是当初三县搬迁时,请老师出了力。”

    李斯尴尬一笑。

    王贲道:“有了这些土地,军功和田地就够分了。”

    言至此处,他又感慨道:“分在关中最好。”

    这话其实没错,分在关中是最好的,因为这些秦军都是军中最年轻,也是最忠心的,这对加强关中的力量帮助,跟着都水长回来的一共有八千人,这八千甲士就是八千户人家,算上每一户人家的人口,哪怕一户只有三口人,最少也有两万多口人。

    快接近午时的时候,往来的官吏也越来越多。

    王贲帮着一起整理账目,又道:“那八千甲士都还在关中吗?有没有去别的地方探亲?”

    小吏回道:“都在忙着成婚呢,这半年关中各县各亭乡,天天都有人家成婚。”

    王贲错愕一笑,道:“好,这是好事,成婚了就成家了,成家了就在关中扎根了。”

    扶苏道:“老师。”

    李斯回道:“公子是有何事?”

    “这一次的土地问题解决了,往后该如何?”

    李斯道:“关中土地不够,就去洛阳。”

    “老师所言不错,洛阳是函谷关以东的第一个城,洛阳城的人口多了对关中有诸多益处,洛阳的人口多了,崤函古道往来的人多了,若从洛阳来关中的劳动力越多,对关中的生产更好,尤其是潼关。”

    李斯颔首道:“他们入函谷关看到的第一座城,就是公子发起主持建设的潼关。”

    王贲听着蹙眉,良久都搭不上话,一时间竟跟不上公子与丞相的想法,听了一段还能理解,听得越多思绪越乱。

    到了午时之后,田安就带来了饭食,扶苏看了看站在身边的人,一个是岳丈,另一个是老师。

    三个人各自端着一碗面,就坐在丞相府的卷宗前吃了起来。

    王贲瞧了眼一旁的公子,又觉得公子实在是太厉害了,大婚之后就去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