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1977(3 / 4)

加入书签

理器,架构相对简单,成本低廉,性能足够支撑个人计算的需求。它的成功,证明了微处理器大规模民用化的巨大潜力和可行性。而我们…”

他环顾了一下实验室里那些更复杂、更精密的航电系统组件,“我们的方向,似乎还停留在‘高精尖’的特定领域。”

皮特森博士沉声接口道:“但微处理器技术本身是相通,os6502的成功,恰恰印证了何先生最初构想的正确性——计算的未来,必然属于更小型化、更普及化的设备。appleii只是成为了这条路上的第一个耀眼的路标!”

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或沮丧、或思索的脸庞:“先生们,女士们,沮丧和恐慌毫无意义。老板送来这份报纸,不是要打击我们,而是要我们看清楚方向!看清楚我们真正的战场在哪里!”

皮特森博士走到一块黑板前,拿起粉笔,用力地写下几个关键词:微处理器,低成本,普及化。

“appleii证明了这条路的可行性,也证明了市场的饥渴。但这只是开始!”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被激发出来的兴奋,“它的性能还很基础,它的应用还很初步。我们仙童团队,拥有的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半导体设计和集成能力!我们不是在追赶,我们是要超越!”

“那我们还要继续研究这套航电么”有人问。

“当然,艾佛森,请不要本末倒置,航电是我们近期最关键的任务,这是用来证明我们实力的,如果这个都搞不定,你认为老板会让我们继续去搞别的”皮特森博士语气有点不好。

“是,博士。”

“我想老板应该是在催我们加速速度,因为有更大的舞台等着我们。而这套航电给了我们很多新东西,这都是将来会用上的。”

“我不完全赞同,我觉得现在这套我们也不能放下,以后肯定要分出人手来继续迭代,这才是老板想要的。”团队的副手亚历山大道。

“何先生把我们聚集在这里,投入巨大的资源,难道只是为了复制一套别人的航电系统吗不!我相信他看得更远!他看到了芯片本身的价值,看到了微处理器作为‘大脑’,在未来无数领域——不仅仅是个人电脑,还有工业控制、通信设备、甚至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飞行器控制——的核心地位!”

“我赞同!”皮特森博士道。

“那我们接下来”

“续续研究航电,另外我回去找老板申请一些设备,os6502的研发我们也要提前准备。”

“好的,博士。”

“行了,都继续忙去吧,我出去一趟。”皮特森博士道。

皮特森博士匆匆离开实验室,开车直奔黄河大厦。

他需要确认老板的意图,并争取推进新方向的资源。

何雨柱似乎预料到他会来,示意他坐下,桌上正摊开着那份《华尔街日报》。

“博士,报纸看到了”何雨柱道。

“是的,老板。appleii的出现,确实印证了您之前的远见。微处理器民用化、普及化的浪潮已经开始了。我们团队深受震动,也深感时不我待。”皮特森博士深吸一口气。

“那你过来是”

“我想拆分团队,分出一部分人手搞跟apple公司一样的东西。”

何雨柱点点头道:“你很敏锐,设备方面,需要什么,列个单子给顾元亨,他会全力配合采购。”

“太好了,谢谢老板支持!”皮特森博士心中的一块大石落地。

“这个你不来找我,过一段时间我也会找你的。”

“看来我来的很及时,另外,就是实验室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场地和设备,支撑航电项目已显拥挤,要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尤其是涉及更前沿的微处理器设计和系统集成测试,空间和专用设备都严重不足。陈胜先生那边的新实验室……”

“新加坡方面我问了,还需要时间。”

“那”

“你们现有的再扩一下吧,也找顾元亨就行,我会跟他打招呼。”

“还有人手问题,老板。”

“你们不是招了不少学生么,现在还没让人家到岗吧,或者丢去别的地方学习了,我看可以用起来了。”

“是,我是怕公司不好安排,毕竟人数不少。”

“住的地方不用担心,我会让人安排好的,你可以去联系那些人了。”

“好的,那我就先去做事了。”目的达到皮特森就着急走。

“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提,如果顾元亨他们解决不了,可以直接来找我。”

“知道了老板,我以后会这么做。”

“去吧,期待你们的成果。”

“我们会努力的!”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1977年6月6日,位于纽约曼哈顿核心地段的黄河君悦酒店项目,克服了重重挑战,主体结构终于封顶。

这座融合了现代设计与东方元素的地标性建筑,象征着黄河集团正式跻身国际顶级酒店运营商之列,其璀璨的玻璃幕墙在哈德逊河畔熠熠生辉,成为何雨柱全球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