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半岛旧部(2 / 6)
何雨柱反问道。
“好,我这就去安排。”白毅峰只想到了技术先进性,却忘了技术壁垒的问题。
之后的半个月,外面的价格战打点打疯了,黄河通讯也感受到了压力。
小满主持了紧急会议后,决定适度跟进降价,同时推出了更具弹性的商务套餐和更优质的客户服务,强调黄河通讯的稳定性和品牌信誉。
另一方面,黄河集团的投资部迅速筛选出了几家规模较小、在价格战中摇摇欲坠的本地传呼台。
小满亲自带队,开始了秘密的收购谈判。
谈判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的小老板坐地起价,有的则被竞争对手暗中怂恿,企图搅黄交易。
但黄河资本雄厚,给出的条件优厚(往往是现金收购加上保留部分员工),对于在惨烈竞争中难以为继的小台主而言,诱惑很大。
经过几轮紧张博弈,黄河通讯成功收购了三家拥有一定用户基础和关键区域基站的小型传呼台。
整合工作立即展开,黄河通讯的技术团队夜以继日地升级、并联这些网络,用户开始逐步迁移到黄河的系统下。
这番操作下来,黄河通讯的用户数量不降反升,网络覆盖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初步站稳了脚跟。
价格战持续了三个月,市场上几家实力稍弱的传呼公司终于撑不住,陆续退场或被更大公司吞并。
香港的传呼业务市场,因为黄河集团的强势介入,完成了一次快速的整合洗牌,形成了黄河以及另外两家本土老牌公司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至此,三方默契地停止了疯狂降价,竞争转入服务、信号质量和未来技术发展的新阶段。
其实十月下旬,白毅峰那边就找到了一家合适的收购目标——莱茵一家名为“莱茵电子”的中型企业。
该公司拥有多年的射频通讯设备制造经验,技术扎实,但近年来经营不善,面临破产清算。
只是谈判并不是很顺利,‘莱茵电子’的老板显然想大捞一笔然后转行去做别的,黄河自然不肯,于是谈判展开了一轮又一轮。
最后还是银行和债主逼债让这个老板做了妥协,不光公司卖了,连专利也卖了。
收购之后,何雨柱并没有把厂子的设备什么的搬回香江,而是派去了一个管理团队,继续经营,主攻方向就是基站,不限于传呼,还有蜂窝网络的基站。
至于之前生产的成品,本来就是兼容摩托的,直接运回来香江用来扩大黄河寻呼的覆盖范围。
而这几个月,通讯实验室也取得了一定成果,首先摩托的所有型号的机器全都完成了复制。
当然了,只限于实验室里面,然后就遇到了难题。
一、不管显示英文还是汉字显示,传呼机的存储容量都是不够的。
二、原有的液晶显示屏过小,分辨率也不够。
三、英文部分还好说,汉字部分的编译就超出了这些外国工程师的技术范畴了,尤其是何雨柱还要求繁体和简体都兼容。
因为何雨水的特殊关系,再加上这段时间小满有意无意中确立她在团队中的地位。
于是何雨水就被推举出来跟上面进行沟通,何雨水先打给的是小满。
“嫂子,是我,雨水。”
“嗯,听说你们遇到难题了?”小满道。
“对,字库存储和MCU的问题,编译也有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