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6章 此物大不详(1 / 2)

加入书签

“但是所有记载当中都没有清晰明确的说明秦始皇铸造‘十二金人’的真正原因。”

“后世揣测秦始皇是为了防止别人的武力夺权,才找借口收缴和销毁流散民间的兵器”

“我认为这个说法不是扯淡,而是很扯淡。”

“能把六国都干趴下的始皇帝,号称祖龙的秦始皇,会怕民间散落的那点只能算是‘日用品’的兵器?”

“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情况,全天下最主要的‘金属兵器’都聚集在各国‘军队’手里。”

“被打残打灭国的几个国家,军队不是被屠光就是被收编。”

“秦始皇实在没必要把属于‘自己’的军队的兵器都收集起来吧?!”

“更何况还要面对北边的匈奴侵扰。”

“天下之兵都被收走,匈奴来了还打个毛线。”

鼎羽一边解释一边让AI调出资料展示道:“大秦帝国建设开始,对矿产、冶金的发展可以算得上是‘掠夺性开发’。”

“黄金不说了,那玩意是硬通货。开采加上从六国掠夺的,绝对不在少数。”

“至于其他金属,秦陵陪葬坑里发现的高铅砖块,铅含量超过83%,一块就三四十公斤重,加上陪葬坑兵器、箭头、铜马车等等。”

“这说明那时候根本不缺‘金属’。”

“收集天下兵器铸造‘十二金人’的目的绝对不可能是防止叛变造反。”

“更不是所谓的‘祥瑞、保平安’。”

“纵观始皇帝的一生就会发现,他这一辈子除了‘求长生’这件事,就没干过一件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鼎羽这一番解释确实很符合逻辑。

李队犹豫了一下问道:“那他铸造十二金人单单是为了‘长生不老’?”

“未必!”鼎羽否定道。

“根据我们的经历,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豢龙氏’,对于贡基生命的培养在那时候还有传承。”

“通过‘龙、金丹’来进行基因改造,不比‘求仙’来得容易?”

“见过十二个莫名其妙的‘长人’就花大代价给人家做个青铜像供奉起来,这种行为不符合逻辑。”

“我推测秦始皇一定从‘长人’那里得到了某些‘东西’,可能是‘长生之术’,也可能是其他更牛逼的玩意。”

“按照这个推测,那十二个‘长人’也许不是大家认为的‘巨人’。”

“古文本身就晦涩难懂,‘长人’两个字如果分开来解释,可不可以理解为‘很远地方来的人’或者‘寿命很长的人’?”

“鉴于我们对于‘上古黑科技’的了解,秦始皇会不会从这些‘长人’手中得到了某种‘青铜科技’?”

“所谓的‘十二金人’实际上是一种装置?”

“打开‘真实之眼、永生之门’的装置?”

“制造这些‘装置’的残缺工艺,被《永乐大典》记载了下来。”

“年代久远+以讹传讹+错误理解,才有了后世我们所知道的一切。”

“结合1900年英军司令劫掠紫禁城时提到的‘无穷无尽的知识’,咱们手头的长生珠、玉扣或许一直没有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我们享受的仅仅是‘副作用’。”

“最后落在老佛爷手中的被带进坟墓的‘夜明珠’也是其中一样关键的道具。”

小七敲了敲桌子:“哥,跑题了,越说越远了。”

鼎羽尴尬的一笑:“刚才说哪儿了?”

“科尔沁草原上的‘萨满墓’到底是不是‘永恒之地’。”胖子提醒道。

“那地方即使不是‘永恒之地’,一定也有某种关联。”

“至于那帮逼着鼎侍卫进去找‘东西’的萨满,应该就一代又一代潜伏在皇宫里想要达到某种目的的家伙。”

“也许就是解开‘谜语’,翻译出‘长生函’上的八思巴文,在老佛爷密旨上留下字迹的家伙。”

“看完剩下的记录也许就有答案了。”

……

鼎侍卫不小心搞了一场波及京津冀的瘟疫。

还顺带想起自己进过一座“萨满墓”。

根据自己的记忆碎片和这几年的调查结果,慢慢的琢磨明白墓里的“重要物件”除了“夜明珠、长生函”其余的大概是被珍妃祖上的五达色和珍妃的爷爷裕泰盗走。

珍妃的家早就散了,珍妃死了,她哥哥志奇逃了,家底也被小洋人搞的干干净净。

为了搞清楚那可怕的“桃核”到底是什么,于是组织“志异堂”的人手,开始细致调查珍妃祖宗八代。

并且打着老佛爷的旗号,开始搜集各种疑似“萨满墓”流落出去的物件。

东西越屯越多,其中许多都是巧取豪夺得来的物件,不敢放在镖局和会馆。

鼎侍卫索性将封存“桃核”的地方开辟成了一个“隐秘仓库”。

这地方正好位于张家口和紫禁城之间,离宣化府、鸡鸣驿都不远,往北可以直达锡林郭勒盟,往南一日可达紫禁城。

为了行动方便,所有“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