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不识好歹(1 / 2)
翠花压低声音,带着点神秘和兴奋说道:
“对了,国庆,你知道吗?刚刚我听几个来办事的人闲聊,说这个李书记啊,工作能力突出,群众口碑好,以后有可能会往省城里调呢!
这可是大好事!
你呀,好好干,跟李书记保持好关系。
说不定咱们工业园以后的展,真得靠他在上面给咱们说说话,铺铺路呢!
这可是个难得的机遇!”
“李书记要往上调?”
李国庆微微一怔。
他脑子里立刻回想起刚刚翠花转述的李书记那句“不可能……不可能……”
,以及自己瞬间的领悟。
如果李书记真的要调走,那么他刚才的叹息和那句“不可能”
,是否也包含着对即将离开、无法再像现在这样近距离关注和扶持李国庆的无奈?
这份沉甸甸的“父辈”
般的关怀和担忧,让李国庆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同时也感到了更大的责任。
他必须更快地成长起来,真正独当一面,才能不负这份厚望。
与此同时,另一端,王明和孙长浩的日子却并不好过。
自从上次陷害李国庆失败,两人虽然侥幸没有被抓起来,但处境已然天差地别。
王明对李国庆的态度明显生了转变。
由之前的处处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变得客气了几分,见面时甚至会主动点头打招呼。
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一方面是因为李国庆最终选择了“放他们一马”
,没有穷追猛打,让他心存一丝侥幸和忌惮;
另一方面,也许更得益于的翠花亲娘在枕边不断为李国庆说好话、分析利害关系的结果。
王明虽然固执,但并非完全不明事理,他的心态也在悄然变化。
而孙长浩的处境则更为艰难。
虽然没被关进去,但他内心里对李国庆的那根刺,却一直无法释怀,反而在困境中越扎越深。
陷害李国庆不成,儿子送进去,砖厂的事情被彻底耽误。
最关键的是,市场经济的浪潮汹涌而至,建筑材料的格局正在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红砖窑厂,因为高污染、高能耗、工艺落后,在环保政策日益收紧和新型建材的冲击下,很多小砖厂已经难以为继,纷纷倒闭。
孙长浩的砖厂虽然靠着一些老关系和勉强维持的生产线还没达到立刻倒闭的地步,但也已是在关停的边缘苦苦挣扎,积压的砖块堆成了山,工人工资都难以按时放。
更让他日夜煎熬的是,孙庆不在身边。
孙长浩年纪渐长,身体也大不如前,他害怕自己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这份家业和身后事,连个托付的人都没有。
这种恐惧和孤独感,像毒蛇一样噬咬着他的心。
眼下,他唯一能想到的、似乎还有点能力和门路帮忙的人,就是王明了。
他厚着脸皮,找到王明,希望能借助王明的人脉和关系,帮他把这个烫手的砖厂转让出去,哪怕价格低点也行,他只想尽快脱身,拿着点钱,等儿子出来。
王明看着满面愁容、低声下气来求自己的孙长浩,内心也是五味杂陈。
毕竟多年的交情,也曾一起“共患难”
,看到对方落到这般田地,他终究还是生出了一丝不忍心。
于是,王明硬着头皮,叫妻子把翠花找来。
“翠花啊,”
王明在自家院子里,搓着手,语气带着恳求,“爹……爹有件事,想求你帮帮忙。”
“爹,啥事?你说。”
“就是……孙长浩,孙叔,他那个砖厂……你也知道,现在实在撑不下去了。
他想转让,可这年头,谁还愿意接手那老掉牙的砖窑啊?找了好些人,都没谈成。
他求到我这儿了……”
王明观察着女儿的脸色,“爹寻思着,你看……能不能回去跟国庆商量商量?劝劝他,看能不能……行行好,把孙长浩的砖厂给盘下来?工业园不是还在扩建吗?总得用砖吧?价格……价格肯定好商量!
孙叔说了,只要有人接手,价钱都好谈!
就当……就当帮帮他,也当帮爹一个忙,了了这桩心事?”
王明知道这要求很过分,说得底气不足。
翠花一听,眉头紧紧皱起:“爹!
这说的啥话?!
你让娘把我找来就为了这事?让国庆去买孙长浩的砖厂?
你忘了他们之前是咋合起伙来害国庆的?国庆差点就被他们整垮了!
现在他们自己撑不住了,就想起国庆来了?
这主意……亏你想得出来!
我不去!
要去你自己去跟国庆说!”
翠花气得脸都红了,转身正要离开。
“翠花!
翠花!
你听爹说!”
王明赶紧拦住女儿,脸上满是无奈和焦虑,“爹知道这要求过分!
爹也知道他们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