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罗非鱼搞起来(1 / 2)

加入书签

镇长对李国庆还是挺上心的。

就是他劝说老支书让李国庆来做村主任,他觉得李国庆一定能够把下岗村搞好。

当时,李国庆拒绝,镇长是有点失望,不过他也尊重年轻人的选择,他有一种预感,李国庆迟早有一天还是回到村里。

命运往往是留给敢于奋斗的人。

李国庆遇到过很多事情,但是都能够理智的做出了判断。

镇长和王明不一样,他确实是想好好的培养一个村干部,而不是想着为自己的仕途打算。

这次活动李国庆愿意回来参加,镇长觉得是时候要当面好好开导他留在村里,全心全意搞好家乡建设。

他看到李国庆与老支书俄语的时候才主动过来。

老支书看是镇长笑呵呵回答道:“镇长,我跟国庆正在聊村里面以后怎么展,正好你来了,我们可以商量一下。”

“哦,是吗?李国庆同志,还是很关心下岗村未来的展,年轻人,我看好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交流一下。”

“既然镇长这么说了那我就直说了,只是不知道我这个方法,可不可行?”

李国庆见机会来了,必须要抓住,这可是镇长主动问的,只要能让镇长同意,这项目就八九不离十。

“说吧,我也想听听你的建议。”

镇长给李国庆一次表达想法的机会。

李国庆看着建好的河坝说道:“我想在村里搞养殖。”

“哦?养啥?”

大坪镇也有些村子靠养殖家了,只是像下岗村这种情况,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还要搞养殖,镇长出了疑问。

“我想在村里养鱼。”

“国庆啊,这养鱼可是一项技术活,你有把握能够养起来?”

“所以还得要镇长出面帮帮忙,我计划养的是罗非鱼,这种鱼比较好养。”

镇长没有听说过罗非鱼,因为这种鱼属于非洲原产,虽然说被引进到国内,在80年代属于一种新鱼种。

一般养鱼的就是养一些鲤鱼,鲫鱼这种常见的品种,没人养罗非鱼。

“罗非鱼?咱们镇上可没有人养过。

而且在县里也没听说有人养这种鱼。”

“那是当然,罗非鱼是外国引进来不久的品种,我想让镇长帮到省城去问一下,看在哪里可以买到这些鱼苗。”

连镇长都不知道罗非鱼的存在,李国庆居然知道。

老支书诧异地道:“国庆,真的有这种叫罗非鱼的?镇长都不知道,你是咋知道的?你可不要忽悠镇长。”

李国庆心想,这穿越过来也太难了,装傻吧,又不能够那么快赚到钱。

好不容易正常一次又被怀疑。

“老支书,你就放心好了,我没有骗镇长,确实是有这种鱼,如果能够找到罗非鱼的鱼苗,我就计划在村里搞几个鱼塘。”

镇长没有立即否定李国庆的想法,有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创业,对于以后大坪镇的展是有帮助的。

等到时候做出了规模,可以让其他的人来跟着学习,能够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镇长点头,对李国庆的想法表示肯定。

“国庆啊,你的想法确实很好,等我找机会到省城帮你去问一下。”

“那就谢谢镇长了。”

“不,这是要谢谢你自己,我以为你像其他人一样在外面搞副业就不回村了,看来我是想错了,你好好干,有什么困难尽管提。”

有贵人相助,李国庆觉得生活又重新有了盼头。

不过之前答应过王小雨要去租明阳砖厂,现在临时改变,要搞养殖。

李国庆担心王小雨知道后来找他算账。

贷款一事也是因为有了王小雨的帮忙,才能够这么顺利。

“镇长,我还有一件事情,之前我跟信用社说要贷款创业,填写的资料里,写的是工业,现在我想做养殖业,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影响。

如果有影响那我就不贷款了。”

“这个你放心,回头我去跟信用社的主任说一下,应该没什么问题。”

真是熟人好办事,关系真是一门大学问,免去了他亲自上门跟信用社沟通。

其实,这也是李国庆自带的名人光环,大坪镇之所以得到上面领导的重视,也是因为有了李国庆。

肥水不流外人田,镇长当然不希望李国庆把贷款得到的钱拿到其他镇上展。

此次回村参加活动,李国庆也能明显感觉到村民们对他的态度生了很大的转变。

以前他经过小卖部的时候,小卖部的老板对他说话都是阴阳怪气的。

今天回来可大变样了,一口一句的英雄。

让李国庆明白,只要能搞多点钱,在村里就不怕被别人看不起。

财大气粗在古代和现代的定义都差不多。

没有钱说话不硬气,说出来别人也是当做放屁。

李国庆有开鱼塘的想法,是因为糖厂的滤泥,能够解决鱼饲料的问题。

滤泥是甘蔗汁过滤过程中产生的压缩的制糖工业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