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甜战(2 / 5)

加入书签

的墙上又画了道新线,从甜源井直连摘星宗,线上点满了小糖点。

“这是甜气走的路,”

他给路过的邮差指,“你送信时顺着这线走,准能闻到甜,就不觉得远了。”

邮差往包里塞了把甜种,说要在每个驿站都种上,“让这线越来越粗,以后就是官道了。”

孙悟空的巡甜飞艇载着新做的“星花糖”

往摘星宗飞,糖里裹着刚开的甜辣花瓣,像把春天封在了里面。

他在宗门外撒了把糖,糖块落在地上,竟长出片小小的甜辣花丛,引得宗里的仙童都跑出来捡,说这花比灵植园的仙草好看。

“告诉你们楼主,”

孙悟空对着仙童喊,“甜源井的糖溪化冻了,让他们有空回家看看!”

王奶奶的铜锅煮起了“星芽粥”

,用刚冒头的甜辣花嫩芽和星麦熬的,粥面上浮着层淡淡的粉,像撒了把花碎。

来喝粥的人说,这粥喝下去,连骨头缝里都透着暖。

有个盼着儿子从摘星宗回来的老婆婆,喝着粥掉了泪,说粥里的味儿跟儿子小时候爱吃的一模一样,“他要是能闻见,肯定想家了。”

雨水那天,甜源井的糖雾特别浓,浓得像化不开的糖稀,把整个城都裹了进去。

墨玄和李煜杰的甜话摊前挤满了人,都来买能引星气的“缘糖”

,说吃了这糖,就能跟摘星宗的人在梦里见。

有个小姑娘买了块,夜里果然梦见账房先生在星梯上给她递糖,糖纸里包着颗会光的甜辣花籽。

甜生岛的孩子们在糖雾里捉迷藏,雾气沾在头上,竟凝成小小的糖珠,像戴了满头的星星。

阿竹在甜路记上写:“雾是甜源井的信,把我们的笑送到天上去。”

他们还明了“雾糖”

,用竹篮在雾里接糖珠,攒多了溶成水,装在小瓶里,送给城里的娃娃,说这是“摘星宗的仙水”

魔族乐团的《星春谣》在雾里传得更远,调子裹着糖雾飘,连摘星宗的仙人都听见了。

萧珩站在丹房外,闻着随风飘来的甜香,忽然想家了,就取了块星髓蜜,往甜辣花根下埋,“等这蜜渗进土里,甜源井的人说不定能尝到。”

话音刚落,花根下竟冒出颗小小的糖珠,像在应他的话。

十国的织女们在雾里绣帕子,雾气沾在帕上,竟让绣的星子更亮了。

她们把帕子挂在城门口的老槐树上,让雾带着帕子的甜香往天上飘,“这样,摘星宗的人抬头,就能看见咱们绣的星了。”

老槐树的枝桠上挂满了帕子,风一吹,像开满了会光的花,引得鸟儿都围着树转。

老兵的火塘边挤满了人,听他讲摘星宗的故事,说那边的仙人用星砂做糖,甜得能醉倒人。

“但他们总说,不如咱们甜源井的糖有劲儿,”

老兵往每个人手里塞颗焦枣糖,“因为咱们的糖里,有汗珠子泡着。”

有个年轻人听得心痒,说想去摘星宗学做糖,老兵笑了:“在哪儿做不是做?把这儿的糖做好了,天上地下都得馋。”

孙悟空的巡甜飞艇从雾里钻出来,艇上的星尘沾了糖雾,变成了甜甜的星砂。

他往田里撒了把,刚种下的谷种竟立刻了芽,芽尖上还顶着颗小糖珠。

“摘星宗的仙人说了,”

孙悟空对着农人喊,“今年的甜要比往年稠,让大家多准备些糖罐!”

农人们听了,干活的劲头更足了,说要让谷穗里的甜,能淌成第二条糖溪。

王奶奶的铜锅旁堆了堆新采的野菜,她用星麦粉裹着野菜炸糖糕,糕面上撒着星砂,咬一口,脆里带鲜,鲜里裹甜。

来买糕的人说,这糕比城里酒楼的点心还好吃,王奶奶笑了:“好吃的不是糕,是土里长的劲儿。”

有个从摘星宗回来的商人路过,吃了块糕,说这味儿跟宗里用灵泉做的点心一样暖,“原来甜到了家,都一个样。”

惊蛰那天,雷声把糖溪的冰彻底震碎了,溪水里的糖晶顺着水流淌,在田埂上汇成小小的瀑布,每滴落水都带着甜。

墨玄和李煜杰在溪边架了口大缸,接流下来的甜水,水里竟漂着些从摘星宗飘来的甜辣花瓣,粉白相间,像刚从星梯上掉下来。

“这是那边的花在回礼呢,”

李煜杰把花瓣捞起来晾干,“咱们用它做糖,让甜气打个来回。”

甜生岛的孩子们在溪边放纸船,船上载着星糖,顺着糖溪往城外漂,说要让船把甜送到摘星宗去。

纸船漂过田埂,沾了些新冒的麦芽,漂过桃林,沾了些桃花瓣,等漂到入海口,船上的糖已经裹了层春天的味。

有只海鸥衔着纸船往天上飞,孩子们拍手喊:“把船送到星梯上!”

魔族乐团的《星春谣》加了段雷鼓,敲得像惊蛰的雷声,震得田埂上的甜辣花纷纷开花。

他们在溪边搭了个台子,演奏时,溪水里的糖晶跟着跳,像在给曲子打节拍。

有个老渔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