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末世降临第一百一十九天(5 / 5)

加入书签

豆刚放稳,就被绒球用爪子扒到了自己怀里——这小家伙大概是把它当成了新宝贝,蜷在栅栏边不肯挪窝。

张婶见了直笑:“这是把试验田当成自己的地盘了?也好,有它守着,鸟儿都不敢来啄种子。”

正说着,李叔扛着捆竹子过来,竹枝上还带着新鲜的竹叶:“刚砍的,带着潮气好编。”

他蹲在栅栏外,手指灵活地穿梭在竹枝间,没一会儿就编出个小小的三角架,“先给玉米搭个小架子,等它长高点再换大的。”

竹条交叉的地方留了点空隙,正好能让芽尖从中间钻过去。

星坠蹲在旁边看,突然指着竹架:“李叔,能不能留个小挂钩?我想挂个铃铛——风吹的时候响起来,就像在给玉米唱歌。”

李叔笑着应了,顺手用竹条弯了个小钩,“挂吧挂吧,让这芽芽听听响,长得更精神。”

星坠立刻跑回仓库,没多久就捏着个铜铃铛回来——是从旧时代的自行车上拆下来的,擦得锃亮。

他踮着脚把铃铛挂在钩上,风一吹,“叮铃”

一声脆响,玉米芽像是被惊动了,芽尖轻轻晃了晃。

“你看你看,它听见了!”

星坠拍着手笑,李煜杰却注意到,铃铛响的时候,绒球的耳朵动了动,眼睛直勾勾盯着玉米芽,像是在确认它有没有被吓到。

陈阳把铃铛画进画板时,特意在旁边画了个音符。

孟晓则蹲在新搭的竹架旁,数着竹条的数量:“一共七根竹条——等玉米长到第七片叶子,是不是就能结果了?”

张婶笑着揉她的头:“差不多,到时候让你第一个摘玉米。”

午后的阳光有点烈,赵婶找了块旧帆布,在栅栏上搭了个小棚子,正好给嫩芽遮阴。

“以前在老家种黄瓜,天热了就得这么弄。”

她用石头把帆布边角压住,“等傍晚太阳斜了,再把棚子收起来,让它们透透气。”

李煜杰帮着扶帆布时,指尖碰到了棚子下的泥土,竟比别处凉润些——原来大家早就把这试验田当成了宝贝,连遮阳都想得这么细。

他正看着,就见江澈带着鲨人从东边回来,江澈手里捧着个竹筒,里面装着清水。

“从山涧接的活水,没杂质。”

他把竹筒递给张婶,“比营地的井水更软,浇种子好。”

鲨人在旁边点了点头,手里的三叉戟往地上轻轻一戳,竟钻出个小水洼,“要是缺水,我去涧里运——水刃能划开渠道。”

张婶用竹筒里的水浇了圈,水珠落在沙面上,没溅起一点泥星:“这水好,你看根须都舒展开了。”

她指着沙下隐约可见的白须,“比早上长了半寸呢。”

日头西斜时,李叔编的竹架已经立在了玉米芽旁边,铜铃铛在风里轻轻晃,响声混着远处机械师敲打的叮当声,倒像是支特别的歌谣。

李煜杰蹲在栅栏边,看着玉米芽的影子被夕阳拉得老长,突然觉得这芽尖像是在往竹架上够——说不定明天早上,就能看见它顺着竹条往上爬了。

莫邪抱着锤子跑过来,献宝似的举起块木牌:“我给小麦芽也刻了牌子!

叫‘小麦兵团’!”

木牌上刻着十几颗小小的麦粒,每个麦粒上都画了个笑脸。

她把木牌插进土里,奶声奶气地对小麦芽说:“要快点长,别输给玉米!”

星狐像是在帮腔,对着小麦芽“嗷”

了一声,尾巴扫过栅栏,带起阵微风,铃铛又叮铃响了。

李煜杰看着这热闹的样子,突然想起刚找到种子库那天,捏在手里的玉米种子——那么小的一颗,却真的在大家的盼头里,长出了希望的样子。

王奶奶来叫大家吃晚饭时,特意往试验田的方向看了看:“我把明天的豆浆留了点,泡点碎豆子当肥料——以前这么喂过菜苗,长得可肥了。”

她说着又叮嘱,“夜里谁值岗,记得多往这边看看,别让野东西闯进来。”

赵叔在旁边接话:“我让石甲组的土潜者在栅栏外埋了圈小石刺,不伤人,就吓吓野狗。”

他拍了拍李煜杰的肩膀,“放心吧,比守基地东门还严实。”

大家往营地走时,都忍不住回头看——夕阳把帆布棚的影子投在地上,像给试验田盖了层金被子,竹架上的铃铛还在响,玉米芽的影子在沙面上轻轻晃,像在跟大家说晚安。

李煜杰走在最后,看见绒球还蹲在栅栏边,眼睛亮晶晶地盯着玉米芽。

他没去叫它,只是悄悄把王奶奶准备的碎豆子放在旁边——说不定夜里,这小家伙会偷偷把豆子埋在土里,像在给明天的希望,再添点力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