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父子殿前交锋(1 / 2)
大唐皇家海军舰队,在扬州“修整”
了足足五日。
这五日里,太子李承乾的表现,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少年得志,得意忘形”
。
他先是豪掷千金,包下了扬州城里最奢华的销金窟“烟雨楼”
,大宴三天三夜。
随后又以“犒赏三军”
为名,命人从江南各地采购了无数绫罗绸缎、珍玩古董,将几艘战舰的货仓塞得满满当当,仿佛不是一支百战之师,而是一支满载而归的商队。
舰队启程北上,更是走得慢悠悠,沿途但凡经过繁华州府,必然要停靠一日,接受地方官员的朝拜和百姓的欢呼。
太子的仪仗所到之处,挥金如土,极尽奢华。
扬州大捷的消息,早已通过《大唐日报》传遍天下。
百姓们将这位以雷霆手段挫败外敌阴谋、为大唐赢回无尽财富的太子奉若神明。
可这些消息传回长安朝堂,却让一众老臣愁白了头。
御史台的奏疏堆成了小山,弹劾太子铺张浪费,骄奢淫逸,有失储君体统。
就连一向支持太子的魏徵,也在朝会上黑着脸,拐弯抹角地劝谏皇帝,说年轻人打了胜仗难免会骄傲,需要长辈及时敲打敲打,免得走了弯路。
终于,在万众瞩目之下,李承乾的舰队抵达了长安东门外的码头。
他接受了百姓山呼海啸般的欢迎,随即换上朝服,马不停蹄地入宫面圣。
甘露殿内,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李承乾刚一踏入殿门,一只青瓷茶杯就擦着他的耳边飞过,“啪”
的一声在殿门上摔得粉碎。
“逆子!”
龙椅上,李世民的胸膛剧烈起伏,那张不怒自威的脸上,此刻布满了雷霆之怒。
“你还知道回来!
你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阿耶!
还有没有大唐的江山社稷!”
李世民指着李承乾的鼻子,破口大骂:“金融决斗?赌上国运?谁给你的胆子!
啊?!
你是不是觉得你翅膀硬了,朕的江山都快要装不下你了!
扬州赢了,你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是吧?沿途享乐,大肆铺张,长安城里银行挤兑的烂摊子,你就不管了?你把国事当成什么了?!”
咆哮声在大殿中回响,殿下跪着的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连头都不敢抬。
所有人都以为,按照太子以往的脾气,就算不当场顶回去,也得阴阳怪气地辩解几句。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承乾竟一反常态。
面对李世民的雷霆之怒,他没有顶嘴,甚至没有抬头,只是默默地整理了一下衣袍,对着龙椅上的李世民,深深一躬。
“阿耶教训的是,儿臣知错了。”
“儿臣年少轻狂,侥幸得胜,一时被冲昏了头脑,行事确有失稳重,请阿耶责罚。”
整个大殿,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李世民准备好的一肚子骂词,硬生生被堵了回去。
他看着底下那个低眉顺眼的儿子,一时间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还是那个动不动就跟自己拍桌子瞪眼的逆子吗?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也是面面相觑,心中又是惊讶又是欣慰。
看来,这次的敲打,是真的起作用了。
太子殿下,终于是长大了,知道敬畏了。
只有李承乾自己心里清楚,他演得有多辛苦。
他必须在敌人面前,扮演一个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蠢货,一个让父亲失望的储君。
他越是“软弱”
,敌人就越会放松警惕。
为了让这场戏更逼真,李承乾“痛定思痛”
之后,抬起头,用一种带着讨好和弥补的语气,向李世民提议:
“阿耶,儿臣虽然行事有亏,但扬州之战,毕竟扬我大唐国威。
儿臣想在太极殿举办一场空前盛大的‘献俘宴’,将缴获的战利品,以及‘织心者’等一干主犯,当着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臣的面,正式献给阿耶。
一来,可以彰显我大唐天威,震慑宵小;二来,也算是儿臣将功补过,为自己的轻狂,向阿耶赔罪。”
这个提议,可以说正中某些人的下怀。
在一个万众瞩目、防卫看似最森严也最容易出现疏漏的场合,动雷霆一击,是刺客们最喜欢的剧本。
果然,李承乾话音刚落,一名站在武将队列末席,平日里并不起眼的兵部侍郎便出列附议。
“太子殿下此议甚善!”
那人一脸正色,慷慨陈词,“扬州大捷,天下振奋,正需一场大典来安抚民心,宣扬国威!
臣,附议!”
李世民原本觉得有些铺张,但见儿子“真心悔改”
,又确实想借此机会,向天下展示大唐的强盛,压下前段时间的动荡,沉吟片刻,便点头同意了。
“准了。
此事,就由你亲自操办,礼部协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