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新股上市(1 / 3)
《大唐日报》的头版头条,再次在长安城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太子殿下将率百官南巡,亲临花城造船基地!”
“两大国之重器——‘花城造船’、‘江南纺织’即将上市!”
消息一出,整个长安的舆论风向瞬间为之一变。
前几天还在为股市暴跌而唉声叹气,甚至私下里咒骂太子的人们,此刻又像是打了鸡血一般,亢奋了起来。
“看见没!
我就说太子殿下肯定有后招!”
“南巡!
还要带上所有有钱人!
这得多大的手笔啊!”
“新的股票!
还是造船和纺织!
天哪,这可是下金蛋的母鸡啊!
这次说什么也不能错过了!”
人就是这么现实。
当新的、更大的赚钱机会摆在眼前时,之前那点亏损的痛苦,似乎一下子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长安城里,讨论的话题迅从“太子是不是在割韭菜”
变成了“如何才能弄到去花城的船票”
以及“砸锅卖铁也要凑钱买新股”
。
那些躲在暗处散播流言的人,直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他们精心策划的舆论攻击,本想引起民众的恐慌和对立,结果拳头还没打出去,就现目标已经换了地方,还摆出了一个更诱人的姿势。
这感觉,就像卯足了劲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说不出的憋屈。
荥阳郑氏府邸。
郑元寿听着管家汇报着外面的情况,气得浑身抖,又把一套心爱的青瓷茶具给砸了。
“竖子!
竖子!
他怎么敢?!”
他原以为,经历了一次暴跌,市场和民心都会变得脆弱不堪,只要自己的流言稍加引导,必然会引巨大的信任危机,从而迫使李承乾在推行新政时有所收敛。
可他万万没想到,李承乾的应对方式竟然如此简单粗暴,如此不讲道理!
不跟你辩经,不跟你讲理,直接用一个更大的“利”
字,把所有的“弊”
都给盖了过去。
这套打法,完全出了郑元寿这种老派政治家的理解范畴。
在他看来,民心如水,应当小心翼翼地引导和安抚。
而李承乾,却像是直接在平静的湖面引爆了水雷,用最狂野的方式,强行改变了水的流向。
“父亲,我们……我们还继续吗?”
郑思齐战战兢兢地问道。
“继续?怎么继续!”
郑元寿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满脸的颓败,“他都要带着满朝文武和全城富商去现场看了,我们再说枕木是烂的,钢材是废的,谁信?到时候,我们郑家要是不派人去,就是心虚;要是派人去了,回来就得跟着他一起唱赞歌!
这小子,这一手釜底抽薪,玩得太绝了!”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根本不是一个可以按常理揣度的对手。
李承乾的思维方式和行事手段,完全是另一个维度的东西。
跟他玩阴谋,就像是拿着大刀长矛去对抗火枪大炮,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罢了,罢了……”
郑元寿无力地挥了挥手,“传令下去,把府里能动的钱都凑一凑,准备认购新股吧。
另外,让你三叔准备一下,跟着太子南下。”
打不过,就加入。
这是世家传承千年的生存智慧。
郑元寿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选择低头。
因为他明白,再拧下去,荥阳郑氏恐怕连上桌吃饭的资格都要被剥夺了。
一场针对太子的阴谋,就这么消弭于无形。
甚至李承乾连对手是谁都懒得去查,因为他知道,当自己的战车开动起来,这些螳臂当车的跳梁小丑,要么被碾碎,要么就只能乖乖地爬上车来。
十日后,长安东门码头。
这里早已被改造得焕然一新,宽阔的水泥平台一直延伸到渭水河畔。
数十艘悬挂着龙旗的内河楼船,整齐地排列在码头上,场面蔚为壮观。
这些都是格物院最新设计的平底船,吃水浅,载量大,专门用于内河航运。
李承乾一身劲装,站在船头,身后是黑压压的一大片人。
三省六部的九卿重臣,一个不落。
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些顶级大佬,虽然一把年纪了,但一听说太子要带他们去见识新事物,一个个都精神矍铄,比年轻人还兴奋。
李靖、程咬金、尉迟恭这些武将勋贵,更是摩拳擦掌,他们对花城的造船厂和海军基地,早就好奇得心痒难耐了。
而在这些官员身后,则是长安城里最有钱的一批人。
各大世家的代表,以及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崭露头角的豪商巨贾,足足有上百号人。
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期待和兴奋,仿佛即将踏上的不是一条商路,而是一条通往金山银山的康庄大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