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孤要君临朝堂(1 / 2)

加入书签

东宫,丽正殿。

“太子哥,了!

我们了!”

房遗爱抱着一本厚厚的账簿,脸上的肥肉笑得直颤,“五百万贯!

整整五百万贯!

这下铁甲舰造得起了!”

李承乾斜靠在主位上,端着一杯凉茶,对房遗爱的激动无动于衷。

他看向一旁始终沉默的秦怀道。

“怀道,你怎么看?”

秦怀道抱拳,躬身道:“殿下,钱,是兵马的胆。

但我们的胆,还不够壮。”

“哦?”

李承乾挑了挑眉。

“我刚刚粗略估算了一下。”

秦怀道从怀中拿出一份文件,“按照您图纸上那艘‘镇远号’的尺寸和结构,光是主体龙骨和外层装甲,至少需要上等精铁二十万斤。

如果要在一个月内完成主体框架,登州现有的所有铁矿,就算把八万突厥人全都填进去,日夜不休,也凑不齐这个数。”

他顿了顿,说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更何况,殿下要的不是铁,是钢。

以军器监百炼钢的制法,三月之期,能产出五千斤,已是极限。

半年之内,造不出一艘船。”

房遗爱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钱,只是纸面上的数字。

真正的工业基础,才是无法逾越的天堑。

“孤知道。”

李承乾的回答,平静得可怕。

他起身,走到那张画着铁甲舰的巨大图纸旁,又铺开了一张新的白麻纸。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手中的木炭笔上。

这一次,他画的不是船,而是一个巨大、丑陋、仿佛炼丹炉般的古怪罐子,旁边标注着各种管道和复杂的结构。

“这是什么?”

秦怀道不解。

“转炉。”

李承乾头也不抬,笔走龙蛇,“一种,新的炼钢法。”

他指着图纸上一个开口:“从这里,吹入空气。

铁水里的杂质,会自己燃烧,变成火焰喷出来。

一炉,只需要一炷香的时间,就能炼出三千斤钢水。

品质,远胜百炼钢。”

秦怀道和房遗爱,呆呆地看着图纸,像是在听天书。

一炷香,三千斤钢?

这不是炼钢,这是神仙点石成金!

“殿下,此法……”

秦怀道喉咙干涩,“若能成,大唐武备,将可横扫天下!”

“但谁来造?”

他问出了和之前那些工匠一样的问题,“谁又能看得懂,并把它变成现实?”

“孤的格物院。”

李承乾放下笔,淡淡道,“孤会亲自教他们。”

正在此时,一名内侍快步走入殿内,躬身禀报:“殿下,皇后娘娘传您去立政殿一趟。”

李承乾眉头微皱。

这个时间点,母后来找自己,绝非只是嘘寒问暖。

他整理了一下衣袍,对秦怀道和房遗爱吩咐道:“你们立刻带上图纸,去格物院。

告诉段纶,今晚谁也不准睡。

孤回来之前,必须把所有零件的模具,给孤研究透了!”

“喏!”

……

立政殿。

殿内燃着清雅的檀香,长孙皇后端坐在凤座之上,面带微笑,但眉宇间,却藏着一丝忧虑。

“高明,你来了。

快到母后这里来。”

“母后。”

李承乾上前行礼,顺势坐在了她身旁的锦凳上。

“你今日,在朱雀门和承天门做的那些事,母后都听说了。”

长孙皇后握住他的手,轻声道,“惊世骇俗,却也……锋芒太露。

你阿耶他,嘴上不说,心里是为你骄傲的,可他也是皇帝,你要顾及他的颜面。”

“儿臣明白。”

李承承笑了笑,“若不如此,钱和人,都到不了位。”

“你啊……”

长孙皇后无奈地摇了摇头,正想再劝几句。

“咳。”

一声轻咳,从屏风后传来。

长孙无忌缓步走出,对着长孙皇后和李承乾分别行了一礼。

“臣,见过皇后娘娘,见过太子殿下。”

李承乾脸上的笑容,缓缓收敛。

“舅舅不必多礼。”

长孙无忌直起身,他没有看自己的外甥,而是对着长孙皇后,痛心疾地说道:“娘娘,臣今日,不得不来。

太子殿下为国造舰,臣万分支持。

但殿下今日之举,确有不妥!”

“哦?舅舅此话怎讲?”

李承乾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长孙无忌转向他,目光如炬:“殿下未经中书、门下,私政令;绕开六部,自设官署;更以东宫之名,向万民举债!

桩桩件件,皆是取乱之道!

我大唐立国以来,三省六部各司其职,方有今日之盛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