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大唐皇家女子学院(1 / 2)

加入书签

登州,港口。

往日里宁静的渔港,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军事堡垒。

码头上,人声鼎沸,锤声震天。

数千名从江南征调来的船匠,正在热火朝天地赶工。

一艘艘崭新的战船龙骨,在船坞里拔地而起。

这些船,比寻常的渔船更狭长,线条流畅,船头和两侧都预留了安装武器的平台。

这便是李承乾亲自设计,专门用来对付倭寇快船的“猎倭舰”

港口外,一支支由渔民、猎户、甚至是游侠组成的民间船队,正在整装待。

他们装备简陋,有些人手里拿的还是鱼叉和柴刀,但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嗜血的光芒。

太子殿下那道“十贯一颗人头”

的悬赏令,就像一剂最猛烈的春药,彻底点燃了整个山东半岛的血性。

在这些亡命徒眼里,那些神出鬼没的倭寇,不再是可怕的海上恶魔,而是一座座移动的、价值十贯钱的宝库。

郑和身着一身玄色劲装,腰佩长剑,站在港口最高的望楼上,面沉如水地看着眼前这片喧嚣而又充满活力的景象。

短短数月,他已经褪去了深宫内侍的谦卑与谨慎,取而代之的,是身为一方统帅的果决与威严。

“郑公,”

一名百骑司的校尉快步走上望楼,躬身道,“刚刚得到的消息,张家三兄弟的船队在刘公岛附近,现了一处倭寇的临时据点,双方已经交上了火。”

“伤亡如何?战果如何?”

郑和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

“张家船队损失了两艘小船,死了七八个人。

但他们也成功击沉了对方一艘船,斩获级二十三颗,还活捉了两个。

现在,那二十三颗用石灰腌制好的人头,就摆在港口的悬赏台前。”

校尉说到“人头”

二字时,语气中还带着一丝兴奋。

郑和点了点头,目光望向远处那片蔚蓝的大海,思绪纷飞。

以民制寇,以利驱人。

太子殿下的手段,果然有效。

用这些民间力量去猎杀倭寇,探明他们的航线和巢穴,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己方实力,还能让倭寇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传令下去,赏金即刻放,一文钱都不能少。

另外,告诉张家三兄弟,他们这次干得不错。

让他们把那两个活口审清楚,倭寇在附近还有没有别的据点,下一次补给是什么时候。

问出来,再赏!”

“是!”

校尉领命而去。

郑和的目光,又落回了船坞里那些初具雏形的猎倭舰上。

他知道,这些民间的力量始终有限,真正要将倭寇连根拔起,还得靠殿下口中的“钢铁巨兽”

和训练有素的王师。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飞马而来,高声喊道:“京师急报!

圣旨到!”

郑和心中一动,快步走下望楼。

圣旨的内容,正是命薛仁贵等三十名武举贡士,前来登州听用。

郑和接过圣旨,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

太子殿下这是要将登州,当成一个巨大的练兵场。

用倭寇的鲜血,来为大唐未来的海军,磨砺出最锋利的战刀。

……

当登州沿海杀得人头滚滚之时,千里之外的关中平原,却是一片祥和安宁。

春耕时节,万物复苏。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田间地头,除了忙碌的农人,还多了一群穿着统一服饰,走村串户的年轻人。

他们是“大唐皇家银行”

的信贷专员。

蓝田县,王家村。

村口的大槐树下,银行的信贷专员小刘,正被一群村民围得水泄不通。

“刘专员,俺家想贷五贯钱买种子和一头牛犊,你看中不中?”

“刘专员,俺家就贷两贯,买点好肥料,这利钱……真跟太子殿下说的一样,那么低?”

小刘耐心地解答着每一个问题,脸上始终挂着和煦的笑容:“乡亲们放心,太子殿下有令,凡用于春耕生产的贷款,一律享受最低利息,而且可以秋收后用粮食抵债。

只要大家伙儿好好种地,保证你们今年都能有个好收成!”

村民王二狗,去年靠着种红薯了家,今年更是雄心勃勃,第一个在贷款契约上按下了手印。

“俺信太子殿下!

俺贷十贯!”

他咧着嘴,露出一口大黄牙,“俺要把后山那片荒地也开了,全种上红薯!

秋后给太子殿下还二十贯!”

周围的村民出一阵哄笑,气氛热烈,充满了希望。

曾几何时,青黄不接时向地主乡绅借贷,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那驴打滚一般的高利,压得他们祖祖辈辈都直不起腰。

而现在,太子殿下办的这个皇家银行,就像一道光,照进了他们灰暗的生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