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奇女子王月英(1 / 2)

加入书签

她目光逼视那几位世家子:“我并非要立刻剥夺诸位的祖产私田,而是要在此问一句:当城外流民饥肠辘辘,易子而食之时,某些世家握着成千上万亩任其荒芜的田地,眼睁睁看着乡邻饿殍遍野,这算哪门子的‘乡贤’、‘栋梁’?

这些清查出的荒田、闲田,当即分给无田之流民、退伍之兵卒耕种。

官府可与田主立契——流民耕种前三年,产出三成归田主,七成归己;三年后,若流民愿继续耕作,则转为‘永佃制’,每年固定上交两成收获予田主,田籍上注明‘佃户永耕,非犯律法,田主不得随意收回夺佃’!

如此,世家田产所有权未失,且坐享其成,无须费力便有收益;百姓则得其活命之基,有田可耕,有望可期。

此乃两全之法!

诸位若有异议,”

她声音冰寒,“不妨先亲自去问问城外那些奄奄一息,等着饿死的流民答不答应!”

她顿了一顿,语气更厉:“第二策,便是‘清算逆产,以儆效尤’!

哪些平日就作威作福、欺压良善的本地豪强。

哪些吃里扒外、主动勾结胡人、引狼入室祸害百姓者。

还有哪些随慕容氏南下、杀人如麻、视汉民如猪狗的胡族贵族,皆在战乱中犯下累累血债!

这些人,正是清算之列!

按其罪责,或斩或囚,其名下田产、宅院、钱粮,尽数抄没充公!

想必这些逆产,已足够初步安置大量无家可归的百姓!

幽州的田,不是某一家某一姓的私产,是万千百姓活命的根本!

今日分田,不是要与所有世家为敌,是要让幽州百万生民,能活下去!”

王月英目光灼灼,环视全场,最后掷地有声地道:“我王月英有能力有魄力拼上这项上人为这幽州的万千黎庶,争出一片能种庄稼、能活人命的地来!”

“百姓有恒产,方有恒心。

只要田制得改,民生得安,再辅以州府招募文人兴教、郎中施药,整饬律法,鼓励工商,何须五年?吴先生口中那‘人人安居乐业的新幽州’,三年之内,必见雏形!”

一番话,石破天惊,震得整个大堂鸦雀无声。

那几位世家子弟面色忽青忽白,却无一人能出声反驳。

吴笛看着堂下那位虽身形柔弱,却仿佛能扛起整个幽州未来的女子,眼中欣赏之色已然溢于言表。

天惊的论述,不仅镇住了同场应试的士子,更让端坐于上的吴笛眼中异彩连连。

待她语毕,堂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唯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市井喧嚣,衬得堂内愈肃穆。

吴笛并未立刻评价,他目光深邃,再次仔细打量了一番堂下这位身形单薄却意志如钢的女子。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王月英。”

“小女在。”

“你心有韬略,胸藏万民,更难得的是这份敢于直面积弊、披荆斩棘的胆魄与担当。

幽州新立,百废待兴,正需此等锐气与仁心。”

吴笛语气沉凝,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我现正式聘你,继承汝父遗志,暂代幽州刺史一职,总揽幽州政务,抚民安境,推行新政。”

此言一出,不仅王月英娇躯微震,难以置信地抬起头,连堂内尚未离开的那几位应聘者也都悚然动容。

女子为官,已属罕见,何况是一州刺史,位高权重,掌数百万民生!

这简直是破天荒的决定!

王月英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翻江倒海,并未推辞,而是整了整身上略显褶皱的缟素衣裙,向着吴笛深深一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异常坚定:“吴先生信重,月英……感激不尽!

必竭尽驽钝,不负所托,定要让幽州重现生机,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好!”

吴笛颔,“既为刺史,当有佐吏。

后面的人员聘用,包括幽州下辖燕国、渔阳、范阳、北平、代郡、广宁等六郡国的郡守、以及州郡两级所需的各级吏员、文书、衙役、法曹、仓曹、乃至医官、工曹统领等,皆由你主导遴选。

我在此为你坐镇。”

恰在此时,门外卫兵高唱:“第二组,十人,进府——!”

新的十名应聘者鱼贯而入,神态各异,有好奇,有紧张,有期待。

他们刚刚站定,吴笛便朗声宣布:“诸位,王月英姑娘已受聘为幽州刺史,总管幽州政务。

接下来的考核与遴选,由王刺史主持。”

“什么?女子为刺史?”

“这……这成何体统!”

“让我等大丈夫,屈居于妇人之下听令?”

消息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

这十人中,当即就有五人脸上露出极度不悦之色,或拂袖,或冷哼,甚至有人毫不掩饰地嗤笑出声。

一名身着锦袍的世家子,气宇轩昂地从队列中迈步而出,他的步伐显得有些急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