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鏖战樟城二十一(1 / 2)

加入书签

樟城,西城门外围。

“咻——轰!”

“咻咻——轰轰!”

几七五山炮的炮弹带着刺耳的尖啸,落在樟城西门外围的废墟和残破的街垒附近,炸起几团泥土。

这炮击听起来声势不小,但无论是落点密度还是持续时间,都远不如之前那铺天盖地的重炮火力准备,反而更像是一种程式化的开场白。

不久后,炮声渐歇,硝烟尚未完全散去。

大约一个中队规模的日军步兵,在一名挥舞着军刀的中队长急促的命令下从远处的掩体后猫着腰钻了出来,呈散兵线开始向前推进。

他们的动作显得异常“规范”

甚至有些“谨慎”

鬼子士兵们充分利用弹坑、断墙和瓦砾堆作为掩护,交替掩护前进,机枪组则迅抢占制高点进行火力掩护,掷弹筒也小心翼翼地寻找着一切可疑的目标。

整个进攻流程非常标准,但却缺乏了以往那种歇斯底里的疯狂和决绝的冲击势头。

带队的日军中队长,甚至没有像他的前任们那样身先士卒地冲在最前面,而是更多地躲在士兵身后,并不断的用望远镜观察着樟城内的动静。

樟城的街巷中,第五军135师的一名连长啐了一口唾沫,眯着眼看着“磨磨蹭蹭”

摸上来的小鬼子,对身边的弟兄们笑道:

“嘿嘿瞧见没?这小鬼子换了个师团长,也学会惜命了,这特娘的哪是冲锋,分明是出来遛弯的嘛。”

周围的士兵出一阵低低的哄笑。

日军缓慢而坚定地推进到了城门边,这里是双方步枪和轻机枪的有效射程边缘。

日军不再试图硬冲,而是迅就地寻找掩护,与城内的守军展开了对射。

“叭勾!”

“哒哒哒!”

“砰!

砰!”

枪声顿时如爆豆般响成一片,子弹啾啾地打在双方的掩体上,溅起一串串白烟和碎屑。

城内街巷中的守军也毫不客气地开火还击,不断有双方士兵中弹倒下,但更多的人则缩在掩体后射击。

“三排给小鬼子弄点甜头去勾引一下看看!”

连长下令。

很快,在日军正面的一栋看似被遗弃的小楼的窗口,突然伸出了一挺捷克式轻机枪的枪管,“哒哒哒”

地朝着日军打了一个急促的点射,显得颇为“孤立”

几乎同时,在小楼侧后方不远处的一个废墟堆里,也有几支中正式步枪“慌乱”

地开火,枪声听起来有些稀疏凌乱,远不如其他方向守军的射击有组织性。

这突如其来的、略显暴露的火力点的行为立刻吸引了日军中队长的注意。

他在望远镜中看到这一幕,尤其是那挺轻机枪,眼中闪过一丝意动。

这很可能是一个突破口,或者是守军防线衔接处的薄弱点,于是他立马下令道:

“掷弹筒,压制那个窗口的火力。”

“嗨依!”

随着几掷弹筒的榴弹精准地砸在小楼附近,炸起一片烟尘,华夏守军的轻机枪的火力顿时戛然而止,仿佛已经射手消灭。

若在以往,急于立功的日军军官很可能就命令趁势压上了。

但今天,日军中队长只是冷静地观察着,非但没有命令全力进攻,反而示意部队稳住阵脚,加强火力压制,同时呼叫后方的迫击炮进行一次更精准的炮击。

这伙日军就这么稳稳地在百米线开外,与守军你来我往地对射着,明显是打死也不轻易向前跨越雷池一步。

他们的战术意图非常明确:

保持接触,施加压力,消耗对方,练兵熟悉战场,但绝不轻易陷入残酷的巷战泥潭。

城中,第五军的官兵们也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又尝试了几次诱敌深入未果后,他们也放弃了,转而与日军展开了一场“难得的”

实战对射。

双方士兵都在实战中磨练着射击技术、战术配合和战场生存能力。

战斗听起来异常激烈,枪炮声不绝于耳,但实际产生的战果却寥寥无几。

除了个别倒霉蛋被流弹击中,双方都没有遭受重大伤亡。

此时,天空中传来一阵沉闷的引擎轰鸣。

三架日军轰炸机编队从云层中钻出,转瞬间就飞临到了樟城的上空。

它们例行公事般地投下几枚炸弹,但大部分都落在城内的空旷地带,炸毁了几间早已无人居住的民房,掀起一片烟尘后便毫不停留地转向飞走了。

它们的主要任务和挂载的重磅炸弹,需要留给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第五战区前线。

对射又持续了约2个小时后,日军阵地上响起了撤退的哨音。

残余的日军士兵如同潮水般,有条不紊地交替掩护着退了下去,临走前还扛走了几个不幸阵亡的小鬼子尸体,只留下弥漫的硝烟。

城内的第五军将士们也纷纷停止了射击,看着退去的鬼子,有人嘀咕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