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武汉会战(终章)(1 / 2)

加入书签

    第66章武汉会战(终章)(第1/2页)

    此刻的总裁,心情已是激动得无以复加。全歼一个师团是薛跃和整个第九战区的殊勋,但这生擒师团长的殊荣,却是落在他最嫡系、最亲近的家乡部队头上。

    这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他在政治上的巨大胜利,是他多年来“黄埔建军”、“倚重乡梓”理念最辉煌的证明,这让他在国内外、党内外都感到脸上有光,而且是大大的有光。

    他猛地转身,对着林主任和机要秘书,声音因激动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

    “立刻,以我的名义,通电全国,不....通电全世界,告知我军在此空前大捷中,不仅全歼敌106师团,更生俘其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中将!”

    “重赏....我要重赏荣六师,重赏振国及所有参与此战的官兵,所有奖赏,按最高规格翻倍,荣六师全体官兵,军衔普晋一级!”

    “另外告诉振国,给我把人看好咯,一根头发都不能少,我要在武汉,亲自审问这个松浦淳六郎。”

    整个统帅部彻底沉浸在一片狂喜和沸腾之中。这接连两份捷报,尤其是生擒敌酋的消息,像一股强劲无比的旋风,将连日来的焦虑一扫而空,点燃了所有人心中最炽热的火焰。

    总裁的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红光,此刻他仿佛年轻了十岁,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这不仅仅是一场胜利,这更是一场为他个人威望量身定做的辉煌加冕!

    ..................................................

    武汉统帅部内的狂喜与沸腾,就如同万家岭上绚烂却短暂的烟火,终究无法照亮整个武汉会战愈发阴沉的天空。

    虽然薛跃兵团在赣北创造了奇迹,虽然荣六师擒获松浦为统帅部赢得了无上的荣光,但这些辉煌的胜利,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围绕武汉的战略态势。

    就在捷报传来的同时,来自北线和南线的战报,却一份比一份沉重,它们就如同冰水般不断浇熄着众人刚刚燃起的热情和希望之火。

    北线,信阳告急,南线,咸宁危急!冈村宁次的双钳合击的战略,正开始显现其致命的威力。

    武汉,此时已陷入三面被围的险境。

    统帅部内的气氛,再次从沸腾的高点逐渐冷却、凝固。巨大的军事地图上,那两支从北面和南面狠狠刺向武汉腹地的箭头,让统帅部的诸位大佬不由感到窒息般的压力。

    总裁久久凝视着地图,目光在北线的信阳和南线的咸宁之间来回移动,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狂喜过后,是更清醒、也更痛苦的战略抉择。

    全歼敌一个师团、生擒敌酋中将,无疑是震撼世界的辉煌胜利,足以青史留名。但战争,终究是残酷的,大型会战,从来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综合国力的碰撞,是战略与战略的博弈。局部的战术胜利,难以弥补整体实力和战略态势上的劣势。

    继续死守武汉,固然能彰显华夏的抗战之决心,而一旦北线信阳、南线咸宁失守,华中精锐部队就有陷入重围、全军覆没之虞。这将是对抗战力量的毁灭性打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6章武汉会战(终章)(第2/2页)

    经过极其艰难痛苦的权衡,并综合了前线将领(如陈程、薛跃、李棕人、白重喜等)关于部队已久战疲惫、伤亡惨重、亟需休整补充的意见,一个沉痛但必要的决定最终在最高统帅部形成。

    1938年10月,华夏军队主力在予敌重大杀伤后,开始有计划地分批撤离武汉城区。至10月底,日军进占武汉三镇。至此,持续了约5个月的武汉会战正式落下了帷幕。

    武汉陷落了,但武汉会战,却绝非一场简单的失败。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