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7威胁(3 / 4)

加入书签

    资本逐利,资本家没有底限,这些权贵同样没有。

    不过,现在如果大明和蒙古人议和,那就意味着大草原上能够有充足的羊毛原料,自然就不担心内地田地因此被圈占拿去养羊,这毛纺织业貌似在大明也就可以发展起来。

    以大明能工巧匠的技艺,纺织机的改进自然是不在话下,相信大明的毛纺织品应该也能达到西方的水平甚至超越。

    在魏广德不多的学校记忆里,似乎西方经济发展几个重要的东西,除了蒸汽机、炼钢技术,纺织机的改进也是很重要的推动因素,它让西方人第一次领略到技术革新带来的成果。

    兰绒为什么在后世名声不显,魏广德猜测可能也是和西方有关。

    毕竟欧洲国家的纺织业是他们经济发展最早的行业,技艺上因为时间长的原因产品肯定是非常精湛,甩中国毛纺织品几条街,最后兰绒的没落怕就是被人抢占走市场造成的。

    当然,实际上兰绒的消亡也确实是在清朝。

    清朝中期以前,兰绒的交易量还是非常大的,因为清朝的时候已经解决了制约大明羊绒发展的壁垒,有西北巨大的羊毛产量做为支撑。

    据传,在清朝乾隆时期,每年兰绒的交易量高达万两黄金。

    而兰绒这项传统技艺的消失,则是因为到了清朝晚期,洋务运动兴起,在明清兰绒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兰州开办了兰州织呢局,利用西北地区丰富的羊毛原料,来生产毛布。

    好吧,这时候的兰绒已经被西方的纺织技艺取代,采用西方的工艺生产产品了。

    自然,兰绒也就不再被人提及。

    “善贷,伱的意思我大概明白了。

    那边的损失,就用草原上的羊毛来取代,我们让他们用羊毛交易盐铁茶,再把羊毛纺织贩卖出去。”

    徐文璧似乎还是有些犹豫,不过魏广德知道他担心的是什么,于是笑道:“互市上赚一笔,纺织作坊上再赚一笔,这利润可是不小的。

    据我所知,草原上这羊毛还真不值钱,跟白捡的差不多。”

    “做生意能赚多少?好像也没现在这么赚钱啊。”

    徐文璧皱眉说道。

    “大哥,堂堂国公府,难道真差那点银子不成?”

    魏广德看着徐文璧的样子,悠悠说道:“你可是与国同休的国公爷,大明朝现在的情况你不可能不知道,朝廷财政因为北方军费支出已经濒临绝境。

    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会发生什么事儿?你想过吗?

    朝廷若是不存在了,那才是对徐家最大的打击。”

    魏广德说最后一段话的时候,声音已经压得极低,只二人可闻,因为这话里有些犯忌讳。

    “这生意虽说可能真没有现在来钱容易,可细水长流,年年都有稳定进项,而且还不担什么风险。

    那些从中捞银子的手段,不管怎么说都上不得台面,家中子弟也要派去边镇受苦,何苦来哉。”

    魏广德又说道。

    “可是没了两边的对立,族中子弟积累功劳就慢了。”

    徐文璧又说道,“终归还是有些吃亏了。”

    “到时候,京营大阅前让他们参与,在陛下面前露脸就是了。

    积累功劳慢,那也得有对比,大家都没有战功,谁有比谁有优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