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帕麦斯顿,你也有今天!(2 / 5)
本的姓氏迪·以色列一样,姓氏中带迪的家伙基本都是意大利裔。
这个公式放在波佐·迪·博尔戈的身上同样可以成立。
只不过,虽然他是个意大利裔,但他的出生地究竟应该属于意大利还是法兰西,这一点极具争议。
因为如果按照历史溯源和家族源流,他应当是个意大利人。
但如果按照当下的行政区划和他的精神归属,他又应当属于法兰西。
没错,他是个科西嘉人,也是拿破仑的老乡兼老仇人。
至于这个意大利裔法兰西人为何会成为俄国的驻英公使,那又是一段非常长的故事了。
但归根结底,这都是因为法国大革命。
波佐·迪·博尔戈伯爵早年与拿破仑和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交往密切,因为当时迪·博尔戈家族和波拿巴家族都称得上是科西嘉岛上颇具影响力的家族,所以两个家族一直都是关系紧密的政治盟友。
波佐年轻时曾经以科西嘉岛两位代表之一的身份前往巴黎,要求国民议会将科西嘉并入法国版图,后来,他也因此成为了科西嘉派驻巴黎立法议会的代表,并且在1792年八月革命前,始终稳坐议会的右翼席位。
但是当雅各宾派主导的国民议会攻打杜伊勒里宫并废黜路易十六后,波佐不止拒绝服从国民议会的传唤,还连夜逃出巴黎返回科西嘉,并与支持雅各宾派的波拿巴家族彻底决裂。
紧接着,波佐联合科西嘉军头帕斯夸莱·保利宣布科西嘉独立,在英国的帮助下成立了英属科西嘉王国,并出任科西嘉王国首相。而当拿破仑派兵占领科西嘉岛时,波佐也因为其与拿破仑的恶劣关系,被排除在了大赦名单之外,只得逃往罗马避难。
但法国当局却要求罗马当局驱逐波佐,并下令在意大利北部逮捕他。
在拿破仑赶尽杀绝式的打击报复下,波佐不得不离开罗马,前往留伦敦寻求政治庇护。
在伦敦,他遇到了一位老朋友,当年的英属科西嘉王国总督——第一代明托伯爵吉尔伯特·埃利奥特。
在老朋友的帮助下,波佐跟随明托伯爵出使维也纳,并在那里生活了六年,并受到了梅特涅等奥地利政界大佬的礼遇。但无可奈何的是,由于奥地利在反法战争中的节节败退,梅特涅不得不委婉的规劝老朋友波佐:继续留在维也纳已经不再安全,拿破仑随时可能要求引渡。
于是,波佐又开启了他的流亡之路,并最终被俄国外交大臣亚当·恰尔托雷斯基亲王(现在的波兰流亡者领袖)引荐给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或许正是因为他这段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波佐对波拿巴家族的仇恨可谓是刻骨铭心。
他在往后的十年中,一直是俄国政坛最坚定的拿破仑反对者,为了击败拿破仑,他代表俄国政府先后出使普鲁士、奥地利、奥斯曼、不列颠等国,竭尽所能的促成反法同盟。
由于英国在反法同盟当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波佐留在伦敦的时间自然也是最长的。
而在伦敦待得时间长了,相貌英俊、气质非凡的波佐难免会与上流社会的夫人们产生情感纠葛。
《波佐·迪·博尔戈伯爵肖像》俄国画家卡尔·帕夫洛维奇·布留洛夫绘于1833年
而说到波佐的情人究竟是谁嘛……
说来,他的情人还和墨尔本子爵、帕麦斯顿子爵都挂着关系。
是的,波佐的情人正是墨尔本子爵的妹妹,如今帕麦斯顿子爵的情人——艾米莉·考珀夫人。
并且,坊间还一直有传闻说,波佐很有可能是考珀夫人某位孩子的生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