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都是哥们(2 / 5)

加入书签

干!年轻人有点闯劲是好事情!”另一位灯光师傅拍了拍猴子的肩膀:“比在厂里闲着强!”

    “盛哥,哪天需要搬东西搭把手,吱声啊!”一个和王盛年纪相仿的小伙子喊道,他是置景车间陈师傅的儿子,正经工作还没着落呢。

    技术岗职工和他们的子女,对王盛等人的态度明显亲和甚至支持。

    他们大多靠手艺吃饭,心思相对单纯,厂子效益不好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家里有待业子女的,更是眼巴巴地看着王盛,希望他这个头能带成功,万一将来需要人手,也能帮衬自家孩子。

    北影厂七十年代中后期才大规模恢复生产并补充人员,如今厂里四十多岁的中坚力量,其子女年龄恰与王盛相仿,这种期盼尤为普遍和真切。

    王盛一一应和着,心里明白,自己这摊事,在厂里无形中已经成了某种风向标。

    众人齐心协力,小心翼翼地将贵重的器材归还入库,道具、服装,也都一并归还到了相应的车间。

    ……

    随后,众人回到盛影传媒的办公室,王盛让陈玉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现金。

    “张导,李师傅,今天辛苦二位了。”王盛将两个信封分别递给请来帮忙的导演助理和那位专业摄影师:“一点辛苦费,别嫌少。”

    两人接过厚度尚可的信封,脸上露出笑容:“小王导客气了,以后有活儿随时招呼。”

    他们虽是厂里人,但赚外快的机会谁也不嫌多。

    接着又给许灵和那三名来帮忙搬东西、打杂的子弟小工日结了工资。

    许灵拿着钱,笑靥如花道:“盛子,以后有这种好活儿,可别忘了姐姐我!”

    那三个小工本以为是来打白工,等拿到日结酬劳后,瞬间喜出望外,连连道谢,表示随时听候差遣。

    至于王盛、陈良、猴子、大刘、小兵这几个公司的“正式员工”,他们每月都有一千块的保底工资。

    而像今天这样出外景的大活儿,则会额外记录“工分”,根据岗位不同,折算成奖金,月底结算,实行多劳多得。

    这是王盛定的规矩,既能控制成本,也能激励大家。

    打发走外人,王盛几人才真正松懈下来,累得几乎瘫倒。

    摄录一体的摄像机是真不轻,足足七公斤,拎着走一圈都嫌累。

    ……

    回到家,母亲张秀兰已经做好了晚饭。

    简单的炒青菜、土豆丝,还有一小碟腊肉。

    “听说你们今天跑了一天?怎么样啊?”张秀兰一边给儿子盛饭,一边打量着王盛脸上的倦色。

    “还行,该拍的都拍完了。”王盛扒拉着饭菜,含糊地答道。

    “哎,你说你,好好的厂里工作不去争取,非要去受这个罪。要是累坏了身子可咋整……”王母又开始絮叨,语气里充满了矛盾,既怕儿子没出息,又真心疼儿子辛苦,“那五万块钱,可得仔细着花……”

    王保国闷头喝了一口粥,插了一句:“孩子干正事,你唠叨啥。吃饭。”

    王盛听着母亲的絮叨,也没多说话,只是默默吃饭。

    ……

    一夜无话。

    次日一早,王盛就带着昨天拍摄的所有Betacam SP录像带,来到了北影厂的剪接车间。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