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猜想、惊疑、押题(2 / 3)
; 而人一幸运,情绪都要变好。
可是还是那句话:这一切,真的好吗?
陈叙隐下了心中的猜疑,镇定心绪。
他将所有警惕都藏在内心深处,又重新闭上眼睛,合衣浅眠。
不论如何,在考试还能继续的时候,总要先将这场考试考完。
而陈叙不知道的是,他的猜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应验了的。
同一时刻,便在贡院内陡生混乱,甚至有人因为火灾而丧命时,元沧江底,那巨大幽影甩动长尾,忽而发出了满足的长吟——
它的长吟无声。
可每每当它昂起头颅时,江底的暗流便会狂暴翻卷,冲撞加剧。
轰轰轰!
这是无声的混乱,却又好像是要将整个世界都闹得天翻地覆。
元沧江的水位,这一夜,则又在无人知晓处,下降了三分。
翌日,七月初七。
乡试第三场考试,终于到来。
第三场,实际上也是整个乡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场。
因为这一场考的,是策论!
清晨,朝阳从云层后方一跃而出。
阳光洒落贡院的重重屋宇时,各个号舍内,皆有考生的隐约叹息声响起。
策论的题目被发下来了!
这一场的考题更少,共计竟只有三道。
其中一大两小。
也就是说,真正的策论大题,实际上只有一道。
可还是那个道理:科举考试,题量越小,往往就代表着题目越难。
依照从前惯例,乡试第三场,其实应该是三道大题,三题同等难度,同等比重。
这看似更费心神,但实际上,三题同等比重,也就等于说是容错率更高。
毕竟每个考生经历不同,天赋不同,侧重也有不同。
考生们很难面面俱到,样样擅长。
如此一来,三道同等比重的考题,考生但凡碰到某一道自己擅长的,便算是幸运。
换句话说,三道大题,你总能碰到一道你可以写得好的罢?
若是一道题都写不好,那这考试也不必考了。
可如今,三道大题变成一大两小,就注定了考生要将绝大部分重心都放到那一道大题之上。
而今次乡试的大题一经发下,即便是陈叙,竟都怔在当场,不由自主陷入沉思。
如莫怀璋、宁思愚、宋承业等早早成名的天南道才子,亦同样如此。
至于坐在陈叙斜对面的罗文焕,他更是在翻开试题时,陡然瞪大眼睛。
然后,罗文焕的呼吸就粗重了起来。
他的眼睛睁大,眼角不知何时竟是因为激动而生出了道道血丝。
罗文焕为何激动?
因为、因为这道题,在今次考试之前,他家中长辈,曾为他押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