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紧锣密鼓,螳螂捕蝉(2 / 4)
烹煮。
当真是,做饭累了就读书,读书累了又修炼,修炼枯燥又做饭。
烧火、引水、鼓风,也都是修行。
修行一旦有了进益,焦虑往往就能变淡。
第三日是府试放榜之日,伍正则坐镇客栈,不许学子们去拥挤看榜,只派了几个车夫去抄榜。
其中一个车夫同时也是伍正则的长随,他识字。
伍正则对学子们说:“越是紧张时候,越是要沉得住气。
不许你们去,是因那榜下挤挤攘攘,倘或一不小心受了伤,再影响院试,这却向谁说理去?”
言下之意,他认为此来参考的几名县学学子,都应该可以通过府试。
自来也是如此,济川县县学可不同于一般地方族学私塾之流。
若是连通过府试把握都没有的那种学子,县学的夫子根本就不会允许他们前来参加考试。
当然,府试好说,院试却难。
事实也正是如此,抄榜的随从回来后,脸上喜气洋洋:“都中了,都中了!陈公子果然得了案首!”
又绘声绘色地说起了榜下逸事。
“有些人酸溜溜的,直说陈公子能得卷蠹撞钟,皆因他试帖诗写得够好的缘故。
实际上他前两场的答卷未必就能强得过云江府其他俊彦……
嘿,结果怎么着?
陈公子三场的答卷一被张贴出来,所有人都看傻了眼。
第一场,一百多道题,无一错漏啊!第二场,据说极难的数术与律令题,也道道皆对。
放厥词的那几个,一下子都掩了脸,灰溜溜跑了呢。”
随从绘声绘色,伍正则听了微微一笑。
这一夜,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的人连考多次府试未过,嚎啕大哭、酩酊大醉,亲人左右一片酸楚。
有的人堪堪过了,却是亦喜亦忧。
只怕府试都过得这般艰难,等到院试又该如何?遂谢绝一切繁杂事,只管闭门苦读。哪怕只是临阵磨枪,也要再好生磨一磨。
还有少数人名次靠前,实力足够,原本目标便是案首。
可那案首只有一个,却早早被陈叙夺走。
“济川县,陈叙!”
一时间,不知几家院落发出叹息之声。
亦有咬牙切齿,无可奈何,发愤图强,期望超越。
崔云麒同崔敬贤分析:“府试院试年年都有,今年不算什么大年,但有几人也需注意。
竹溪县张明远十一岁能将四书倒背如流,云横县周拙七岁能写诗,虽未能写出青烟诗,文才也被世人称道。
韦氏,哼,韦棠是个废物。可他们家那个庶子韦松却自来心机深沉,料想也不简单。
此番这几人都在榜上前十名,不算劲敌,却也要盯着些。”
说话时,他其实早便散布了不少人手出去。
一方面远远保护陈叙,另一方面重点盯视韦家。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