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孤之有义真,犹鱼之有水也(1 / 4)

加入书签

    回到正题上后,议郎刘表离席出列,向太子俯身行礼后,道:“殿下,孔文举虽有祸国之言,但封闭关隘,再次征集良家子把守关隘、城池,或许可行。”

    “即便左将军并无谋反之意,这些兵卒也可作为后备军力,以防...

    ###曹魏的困境加剧:内忧外患下的挣扎

    曹操面对日益严峻的局势,内心的焦虑愈发深重。他深知,若不能及时调整策略,曹魏很可能在内外交困中走向衰败。然而,要改变现状并非易事。封锁政策虽然造成了诸多问题,但若贸然解除,南蛮的迅速恢复将对曹魏构成更大威胁。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让曹操夜不能寐。

    为了稳定军心,曹操决定亲自巡视边境各处要塞。他带着亲卫队一路向西凉行进,沿途所见令他更加忧虑。粮仓空荡,士兵面黄肌瘦,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小规模的哗变苗头。张辽的态度也变得更加咄咄逼人,他不仅公开质疑曹操的战略决策,还暗中联络其他边疆将领,试图形成一股对抗中央的力量。

    与此同时,朝堂上的权力斗争依旧激烈。司马懿与夏侯?等人多次上书要求重新审视封锁政策,而荀?则主张通过外交手段缓和与南蛮的关系。不同派系之间的争论愈演愈烈,导致朝廷无法做出统一决策。曹操意识到,如果继续放任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曹魏极有可能从内部崩塌。

    于是,曹操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召开一次特别廷议,邀请所有重要官员参与,共同商讨解决之道。会上,他首先承认了当前政策存在的弊端,并表示愿意听取各方意见。这一表态出乎众人意料,也让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有所缓解。

    经过数日激烈的辩论,最终达成了一项折衷方案:部分解除对南蛮的经济封锁,允许有限度的贸易往来;同时加强军事防御体系建设,确保即便南蛮恢复元气,也无法轻易突破曹魏防线。此外,曹操还承诺改善国内民生问题,增加对灾民的救济力度,并努力恢复农业生产。

    尽管如此,这些措施能否真正扭转局势仍需时间检验。而就在曹操全力应对内政危机时,南蛮却悄然展开了新一轮攻势……

    ---

    ###南蛮的战略推进:多线作战中的突破

    刘弗陵敏锐地察觉到曹魏内部的混乱,认为这是进一步扩大优势的大好时机。他召集麾下将领和谋士,制定了一份详尽的作战计划,旨在通过多线作战削弱曹魏的整体实力。

    首先,刘弗陵命令马超率领一支精锐部队深入荆州腹地,协助山越部落巩固控制区域。与此同时,另一支由“影刃”特种部队组成的突击小组潜入曹魏边境,专门破坏其粮草运输线路和后勤补给点。这些行动极大地扰乱了曹魏军队的正常运作,使其本就紧张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

    其次,刘弗陵利用西域诸国提供的战马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这批骑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战场上展现出惊人的机动性和战斗力。他们频繁袭击曹魏西北地区的城镇和村落,迫使对方不得不分兵防守,从而分散了曹魏的主力兵力。

    除此之外,刘弗陵还派遣使者前往辽东公孙氏,请求其配合南蛮行动。双方约定,在适当时机发动联合攻击,牵制曹魏北方兵力,减轻南蛮正面战场的压力。这一合作得到了公孙渊的积极响应,他随即调动水军封锁渤海湾一带,切断了曹魏与外界的部分联系。

    随着各项计划逐步实施,南蛮逐渐占据了战略主动权。尤其是在一次针对曹魏重要粮仓的突袭中,“影刃”部队成功摧毁了大量储备粮食,直接导致曹魏军队陷入严重的供给危机。这一胜利不仅提升了南蛮将士的士气,也让刘弗陵对未来的战争前景更加乐观。

    ---

    ###蜀汉的谨慎应对:诸葛亮的未雨绸缪

    尽管南蛮连番得手,蜀汉丞相诸葛亮却始终保持冷静。他深知,南蛮的崛起虽暂时有利于三国格局的平衡,但从长远来看,也可能成为蜀汉的一大隐患。因此,他一方面密切关注南蛮动向,另一方面加紧提升蜀汉自身的综合实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