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火烧腊谷,南中平定(1 / 2)

加入书签

    南中的西路战场上,镇西将军贾琮于越巂郡大破南中诸王联军后并未久留,命右司马黄祖领一千五百賨人士卒及三千益州军,继续清剿境内负隅顽抗的越嶲蛮残部。

    而贾琮本人则亲率余下的两千賨人精锐与六千益州军,合计八千兵马,急速南下,驰援正于中路苦战的平蜀将军赵温。

    临行之际,贾琮只对黄祖留下“便宜行事”四个字,并无其余嘱咐。

    黄祖出身江夏黄氏,久历官场,也在武陵郡参与过清剿过武陵蛮的军事行动,自然明白“便宜行事”这四个字背后的含义。

    若是遇到紧急关头,那黄祖只需要上一封奏报:越嶲蛮负隅顽抗,甚至不惜纵火焚林,企图与天兵玉石俱焚,却不料风向突变,烈火反噬,吞没了越嶲蛮诸部族聚集地,乃至绵延于丛林,将之化作一片焦土。

    毕竟朝廷要的,是南中四郡的金银铜铁丹漆和耕牛驮马,而非这片难以开发利用的密林,因此无人会追究黄祖的罪责,反而会将死于大火中的越嶲蛮也纳入战功之中。

    至于东路战场,平寇中郎将严颜本是率先告捷之人,然而在后续清剿牂牁郡余寇的军事行动中却遭遇顽强抵抗,进程受阻,所部折损也不算小。

    八千兵马出征,待牂牁郡初定,清点人数,连同轻重伤者亦仅余五千五百,减员近三成。

    严颜将重伤员及部分状态尚好的士卒留交牂牁郡守刘宠,嘱其谨守后方,自引一千五百賨人及二千五百益州军,共四千军士,挥师西进,兵发益州郡。

    南中通讯不便,西路军的贾琮和东路军的严颜虽然按照预定计划向中路军靠拢,却无人知晓赵温所部正面临何等艰险的境况。

    中路官兵折损过半,就连主将赵温身披三箭两刀,幸好甲胄坚固,只是行动有所不便,但足见战事艰险到何种境地。

    若非预先沿涂水构筑了防线,修筑了坚固的营垒,又配备了充足的弓弩和箭矢,而实际的指挥者镇西将军府左司马张则临危不乱,指挥有度,这才得以苦苦支撑,于涂水防线抵挡住五倍于己的叛军猛攻却未曾溃败。

    而后,东路的严颜部率先突入益州郡境,在牂牂郡汉人向导引领下,其部自牂牁西部漏卧县切入益州郡东境同劳县,强渡温水,又得遭叛军杀害的故益州郡守景毅故吏指引,沿滇池湖畔疾进,奇袭兵力空虚的郡治滇池县,一举破城,生擒叛首雍胄之子雍闿。

    对于这个挑起战争,弑杀益州郡丞、户曹掾及随行官吏、护卫六十余人,更率部围杀了益州郡守景毅的恶贼,严颜自然是无比痛恨的。

    景毅在党锢之祸后被起复为武都令,为官清正廉明,深得百姓爱戴,因政绩而升迁为益州郡守即将离开武都时,“百姓”痛哭流涕自发送别,竟有七百余“百姓”送送他至沮(今陕西略阳东),还有三百余“百姓”一直送到白水(今四川青川县白水镇)才挥泪告别。

    就是不知道这些“百姓”怎么得到离开家乡六百多里的路引,又是如何保证途中饮食,而景毅又如何忍心让“百姓”送他来回一千二百里路的。

    景毅虽然也贪图虚名,甚至发动家族为自己造势,但他在益州郡守任期内,减轻百姓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一石米的价格在黄巾之乱前就跌至了八十钱左右,这是实打实的政绩。

    但严颜并未将雍闿就地正法,而是严密看押,准备日后供天子献俘于太庙,于太庙前将其明正典刑,祭祀大汉历代先帝。

    后方告急、滇池失陷、爱子被擒的消息接踵而至,传抵叛军军中,雍胄所部叛军军心大乱,匆忙回师救援。

    中路官军死守了数月,憋了一肚子的火气,张则立刻率余部三千余众倾巢而出追击叛军,大破负责殿后的五千叛军。

    然而,匆忙后撤的雍胄主力并未能顺利回援,反而在行进途中一头撞上了贾琮所率的西路军。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