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三章 平凡才是主流(2 / 5)

加入书签

道:

    “行了,就下到这里吧。”

    三个人分头行动,各找一个方向开始下兔子套,半个小时后,三个人在最前面汇合,然后提着兔子往回走。

    “龙哥,你这一趟出去,弄到那个打瓜籽没有?”杨永强问道。

    “弄到一些,二十来公斤。”李龙说道,“听了一个专家的话,能种十亩地的。”

    “不多啊。”陶大强在旁边说道,“现在打瓜籽不好搞吗?”

    “是不好搞,这玩意儿本身就是小面积种植,就是原产地都没有大量种植的。”

    “那能给我们匀一些吗?”杨永强问了出来。

    “就是。”陶大强也想着,“一亩地的种子也行……”

    李龙看着他们俩人,笑了。

    “你们两个还是先回去和你们的老爸商量一下再说吧。种打瓜可不像跟着我抓兔子卖鱼,那都是额外的,你们要是能说通你们老爹愿意让你们试种,那也行。”

    杨永强不说话了。

    陶大强也低下了头。

    跟着李龙干,他们的家里人肯定不反对,毕竟李龙带着他们赚钱了,而且赚的不少。

    但要说跟着李龙改种打瓜这种队里从来没有种过的东西,那可就不一定了。

    打瓜啊,那可不是西瓜。西瓜的话,队里人就算没种过但至少吃过,至少这玩意儿夏天还是挺受欢迎的,产量也大。其实也不说队里人没种过,去年包产到户分了口粮口后,不少人家在地头或者地边都会点几棵各种各样的瓜。

    所以对于种西瓜还是有点了解的。

    但打瓜那是纯纯的不了解啊。

    农民,特别是老一辈的农民,对于接受新事物还是很谨慎的,愿意尝试、愿意改变和突破的并不多。

    这也是为什么李建国其实算是村子里思想比较先进的一批人,他在土地分配承包之初就已经有种经济作物的想法了——因为光种粮食,除非到一定规模,否则不挣钱。

    而李龙给他一分析种打瓜的利弊,再有一个专家的指点,他立刻就拍板敢拿出十亩地来尝试。

    别人家敢吗?

    种不好,明年要上交的公粮怎么办?一家老小吃什么?卖不出去堆家里怎么交待?

    主要还是兜底的底气太低了。家底不厚,折腾不起。这也是普通老百姓最好别直接开店的原因——摆个摊赔了无伤大雅,但要直接开个店,那成本折腾进去,可能几年都翻不了身。

    当然,和大环境也有关系。有风口,猪都能飞起来,风平浪静的时候,鲸出水也只能荡起一圈圈小小的水。

    李龙倒也没有打击他们的意思,说道:

    “其实这样也好。毕竟打瓜也不是什么地都能种,今年正好我家里种一种,给队里人打个样。到时让大家看看,这玩意儿种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种出来后怎么整,然后最后收获之后卖到哪里。”

    他这么一说,杨永强和陶大强两个也就平衡了。李龙说的是实话,只有队里有人种了,赚钱了,他们的家里人才会有可能尝试。

    就跟种一样,一开始南北疆的也不是都种,只有种的挣钱了,才会有人跟风——当然,有些跟风能赚钱,有些跟风只有赔死。

    比如红枣,比如雪菊,比如黑枸杞……等等。

    三个人回到队里,李龙提着三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