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2章 第五特区的硬件实力(1 / 3)

加入书签

数日后,一架湾流g650公务机平稳降落在瓦城(曼德勒)国际机场。

李钧携风驰核心团队步下舷梯,先映入眼帘的,是机场各处依稀可辨的新建痕迹——光洁如新的航站楼外墙、部分区域尚未完全褪去的施工围挡,无不昭示着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重大自然灾害的洗礼与重生。

机场秩序井然,但比起国际顶尖枢纽,仍透着一丝重建后的紧绷与简朴。

关翡亲自在到达厅迎接,笑容一如既往地充满自信:“钧哥,各位,一路辛苦!

欢迎来到瓦城。

特区的新机场还在规划蓝图上,只好先委屈各位在这里降落了。”

李钧与关翡握手,目光扫过繁忙但略显朴素的机场大厅,语气带着理解与一丝探究:“关总客气了。

天灾无情,能如此迅恢复通航,已属不易。

这第一站,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里的韧性。”

车队驶出机场,并未前往瓦城老城区,而是直接开往在之前袭击中受损、如今已全面重建并升级的瓦城新区。

车队穿过明显经过重新规划、更加宽阔整洁的街道,最终停在了一座气势恢宏的现代化建筑前——联合商厦。

大厦外观崭新,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完全看不出曾遭受过重创的痕迹。

“这里是联合基金会在瓦城的标志,也是特区与骠国腹地经济联结的枢纽。”

关翡介绍道,引领众人步入大厦。

内部装修豪华现代,设施一应俱全,会议中心、高端客房、餐饮娱乐应有尽有,安保级别极高,服务人员训练有素。

李钧团队被安排在大厦顶层的豪华套房,窗外便可俯瞰瓦城新城全景以及远处蜿蜒的伊洛瓦底江。

当晚,欢迎晚宴就在联合商厦的顶层宴会厅举行。

特区方面出席的除了关翡、李刚、郑粟、王猛等核心层,还有几位瓦城当地重要的商界领袖和民族代表,显示了特区在此地深厚的人脉与影响力。

宴会氛围热烈,但李钧能感觉到,这更像是一场精心安排的前哨站展示展示特区在瓦城的经济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次日清晨,考察才真正进入核心阶段。

车队早早从联合商厦出,驶出瓦城新区,沿着一条明显经过加固和拓宽的沿江公路向北行进。

路面状况良好,但沿途仍能看到一些地震导致的边坡加固工程和偶尔出现的村庄重建景象,提醒着人们不久前的那场灾难。

大约两小时车程后,壮观的伊洛瓦底江水电站建设工地赫然出现在眼前。

与瓦城机场的“修复”

感不同,这里是一片完全“新建”

的热土。

巨大的围堰将江水拦腰截断,重型卡车如蚂蚁般穿梭,高耸的塔吊缓缓移动,轰鸣的机械声奏响着力量的交响乐。

站在观景台上,项目总工程师指着沙盘和实地,详细介绍工程进度:“伊洛瓦底江三级水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目前一期工程60万千瓦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八个月后就能实现并网电。

建成后,它将是骠北地区最大的水电站,不仅能彻底解决特区乃至周边区域的用电需求,还有大量富余电力可以输出。”

关翡适时的站到李钧身边,语气郑重:“钧哥,风驰的低空项目,无论是研中心还是未来的生产基地,只要落在特区,我可以用协议保障,你们的电力供应将被列为最高优先等级,享受最稳定的电压和最具竞争力的价格。

电价,我可以给你承诺,不会高于国内工业电价的三分之二,而且是长期协议价。”

李钧身后的技术高管眼神一亮,低声与同事交流了几句。

稳定且廉价的电力,对于高能耗的精密制造和持续的数据运算中心至关重要。

关翡再度开口,语气坚定:“钧哥,正如你所见,我们正在亲手创造这里的能源未来。

这座水电站,将是特区乃至整个区域展的强劲心脏。

我在此郑重承诺,一旦风驰项目落地,水电站的电力将优先、稳定、并以最优惠的协议价保障你们的研和生产需求。

我们已经在规划专用的高压输电线路,直通未来的工业园区。”

李钧望着脚下这片改天换地的宏大工程,感受着脚下传来的轻微震动,缓缓点头。

在这种规模的投资和建设决心面前,任何怀疑都会显得苍白。

离开水电站,车队继续前行约一个半小时,进入了第五特区工业园区的范畴。

与瓦城新区的“商业枢纽”

定位不同,这里完全是“产业引擎”

的氛围。

大片平整的土地上,标准厂房、仓库、员工宿舍楼拔地而起,道路管网纵横交错。

一期区域已经有不少工厂投产,机械轰鸣,工人有序往来。

园区内道路纵横,标准厂房鳞次栉比,部分区域已经有不少企业入驻投产,多是来自国内和东南亚的纺织、轻工、农产品加工等企业。

特区经济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