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不会(1 / 4)

加入书签

深海基地的湮灭,如同一场无声的海啸,在极少数知情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震撼与余悸。

行动成功的消息被严格封锁在最小的核心圈层内,对外界而言,那只是又一次未被证实的海底地质异常活动报告。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随之而来的是更深沉的忧虑和对未知后果的评估。

幽稷在完成那惊天动地的湮灭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沉睡。

祂的意念如同熄灭的星辰,在纪怜淮的识海中沉寂下去,不再有任何回应。

玄珠也恢复了往日的温润平静,不再有异样的能量流转。

纪怜淮能感觉到,这次行动对幽稷的消耗是巨大的,那种跨越遥远距离、精准湮灭一个复杂能量结构的力量,显然远非“顺手清理”

那么简单。

她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担忧,却无法唤醒这位沉睡的盟友,只能耐心等待。

“祂需要时间恢复。”

郁尧在事后分析中凝重地指出,“这种层级的力量干预,必然伴随着相应的代价。

在祂苏醒之前,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应对可能出现的后续风波。

而且,这次行动虽然解决了眼前的危机,但也可能暴露了我们手中握有的一张……远常规的底牌。

‘遗物会’的残余势力,或者其他可能窥探到能量涟漪的存在,会做出何种反应,都是未知数。”

没有了幽稷的实时感知预警,团队的安全感大打折扣。

安保措施再次提升至战备状态,对所有核心成员的防护达到了极致。

王越泽的监控网络如同绷紧的弓弦,二十四小时扫描着任何可能与“遗物会”

或异常能量活动相关的蛛丝马迹。

纪怜淮的生活也回到了高度戒备的状态。

她减少了所有公开露面,深居简出,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星火倡议”

的后续工作中。

倡议的次峰会成果正在整理成正式的报告和白皮书,准备择机向全球布,以期影响政策制定和科研方向。

同时,批资助的研究项目也开始启动,纪怜淮需要参与评审和跟进,这让她在担忧之余,也找到了坚实的行动支点。

然而,风暴的余波并未平息。

数周后,一些微妙的迹象开始浮现。

先是在几个非主流的学术论坛和加密社交媒体圈子里,开始流传一些关于“星火倡议”

的阴谋论调。

这些言论并非直接的攻击,而是以一种看似客观质疑的口吻,暗示倡议背后有“不可告人的资金支持”

和“隐秘的政治议程”

,其倡导的“审慎伦理”

实则是为了“阻碍技术进步”

和“维持某些势力的垄断地位”

这些言论编造得似模似样,引用了大量真假难辨的“内部消息”

和“专家分析”

,极具迷惑性。

几乎同时,冰见薰在接触几位原本对“星火”

表示出浓厚兴趣的潜在合作者时,现对方的态度变得犹豫和疏远,言语间透露出受到了一些“来自高层的压力”

或“对倡议真实目的的担忧”

经过秘密调查,郁尧现,有背景复杂的游说集团正在暗中活动,向一些关键机构和人物施加影响,诋毁“星火倡议”

的声誉。

更令人不安的是,王越泽监测到,之前与“未来意识研究中心”

有关联的几个匿名网络节点再次活跃起来,虽然活动模式更加隐蔽和分散,但其信息传播的指向性,与正在扩散的针对“星火”

的负面舆论高度吻合。

“他们没死透。”

西园寺导演在核心会议上冷静地判断,“深海基地被毁,重创了他们的核心实验项目,但‘遗物会’的组织架构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松散和顽强。

残余势力正在改变策略,从直接的技术对抗和破坏,转向更阴险的舆论抹黑、理念围剿和关系渗透。

他们试图将‘星火倡议’污名化,孤立我们,切断我们的盟友和支持网络。”

“这是一场新的战争,”

徐觅补充道,“战场在舆论场、在学术圈、在人心。

他们的目的,是让我们倡导的负责任科技展理念失去公信力,为他们自己更激进、更不受约束的研究扫清障碍。”

纪怜淮感到一种新的压力。

这种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比面对直接的威胁更考验耐心、智慧和定力。

她意识到,自己作为倡议的公众面孔,必须更加谨慎地言行,同时也要更积极地站出来,澄清误解,传播倡议的真实理念。

在团队的精心策划下,纪怜淮选择了一家极具公信力的全球性媒体,进行了一次深度专访。

在访谈中,她坦诚地谈论了“星火倡议”

起的初衷、透明的运作机制以及开放包容的态度,直面回应了外界的一些质疑,并再次强调了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