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不会取标题(4 / 5)

加入书签

性、更负责任、也更充满希望的未来。”

演讲结束,会场内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许多资深学者眼中流露出赞赏与惊喜,他们看到了一个越娱乐范畴的、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思想深度的公众人物。

然而,就在这成功的氛围达到高潮时,提问环节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

一位自称来自某独立媒体、戴着金丝眼镜、气质看似儒雅的记者获得了提问权。

他的问题一开始围绕倡议的具体运作机制,但很快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尖锐:

“纪小姐,您的演讲非常精彩。

但恕我直言,‘星火倡议’强调对未知文明的‘共情’与‘不干预’,这是否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甚至软弱的‘星际绥靖主义’?尤其在人类可能面临生存竞争的情况下。

此外,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倡议的核心成员与某些进行高度敏感意识相关研究的机构有过接触,这是否意味着‘星火’本身,也可能成为某些危险技术应用的‘助推器’或‘遮羞布’?”

问题一出,现场气氛瞬间微妙起来。

这个问题不仅质疑了倡议的核心理念,更暗含了极具误导性的指控。

冰见薰在台下眼神一凛,徐觅握紧了拳头。

这显然是精心设计的难,试图在倡议诞生之初就为其打上负面标签。

纪怜淮心中也是一紧,但她迅稳住了心神。

她注意到,在她感到压力的瞬间,幽稷的意念传来一丝冰冷的波动,并非针对她,而是锁定了那个提问的记者。

同时,她佩戴的微型耳麦中传来王越泽极低的声音:“怜淮,这家伙的记者证是伪造的,真实身份正在追查,可能与‘未来意识研究中心’有关。

稳住,按预案回应。”

有了幽稷无形的支持和后台的信息,纪怜淮反而彻底冷静下来。

她脸上依旧保持着得体的微笑,目光平静地看向那位“记者”

,开口道:

“感谢这位先生的提问。

先,关于‘星际绥靖主义’的质疑,我想强调的是,‘共情’与‘理解’并非意味着放弃自卫或展的权利,恰恰相反,它是在寻求一种更高级、更可持续的共存智慧。

真正的强大,源于自信与智慧,而非恐惧与征服。

历史已经证明,基于恐惧的扩张往往带来毁灭而非繁荣。”

她顿了顿,语气转为严肃:“至于您提到的所谓‘未经证实的消息’和关联指控,我必须明确指出,这是毫无根据的臆测。

‘星火倡议’从筹备之初就确立了最高标准的透明度和伦理审查机制,所有合作机构与个人都经过严格筛选。

我们欢迎基于事实的监督,但坚决反对任何带有恶意的污名化尝试。

倡议的宗旨是引导科技向善,防范风险,而非相反。

您的提问,恰恰说明了我们起这一倡议的必要性——我们需要一个清晰的、负责任的公共讨论空间,来辨别真伪,明辨是非。”

纪怜淮的回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既扞卫了倡议理念,又干净利落地驳斥了不实指控,展现了出色的应变能力和坚定的立场。

现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许多嘉宾向那位难的“记者”

投去了质疑和不满的目光。

那人脸色微变,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匆匆离开了会场。

事后调查证实,此人确实是“未来意识研究中心”

雇佣的“托儿”

,旨在抹黑“星火倡议”

这次失败的挑衅,反而让倡议获得了更多正直学者的同情和支持,其试图将水搅浑的企图未能得逞。

启动仪式圆满落幕,“星火倡议”

正式登上全球舞台,引了主流媒体的广泛正面报道和学术界的深入讨论。

战告捷,但核心团队清楚,与“遗物会”

在新战场上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随后的几周,倡议的工作全面展开。

次闭门峰会紧锣密鼓地筹备,批研究课题开始征集,纪怜淮也投入到了与各领域专家的深度交流学习中,她的公众形象逐渐向“科技伦理倡导者”

延伸。

幽稷对于纪怜淮频繁参与这些“烧脑”

的会议和阅读“天书”

般的文献,依旧表示无法理解且极度无聊,但祂似乎也默认了这是纪怜淮“工作”

的一部分。

偶尔,当纪怜淮接触到某些特别艰深或带有误导性的理论时,幽稷会忍不住毒舌点评两句,比如“这个理论的基础假设就是错的,建立在沙子上”

,或者“那个家伙的思路被自己的欲望带偏了,离真相越来越远”

这些看似随意的点评,往往能帮纪怜淮拨开迷雾,抓住问题的核心。

纪怜淮开始意识到,幽稷的存在,不仅是安全的保障,更是一个无法估量的、直达本质的“知识过滤器”

然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