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意外(2 / 5)
实体道具,如模拟岩石和遗迹碎片间行走,头盔显示器实时反馈出合成后的外星地貌,帮助她精准定位和表演。
一场“星”
在强磁场干扰下艰难前行的戏,排练了二十多次,直到她的步伐既显出环境的艰难,又保持科学家的严谨观察姿态。
徐觅的工作量也大增。
她需要协调摄影、灯光、特效等多个部门,确保虚拟预演捕捉到的表演细节能与后期制作无缝衔接。
她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标记系统,用于记录纪怜淮每个镜头的情绪转折点和肢体语言特征,以便后期精细调整。
她还经常与西园寺导演讨论剪辑节奏,比如“星”
现关键证据时的面部特写,应该持续32秒还是35秒,以最大化情感冲击力。
基地的生活规律且封闭。
每日作息严格,有专门的体能教练指导纪怜淮进行核心力量训练,以应对长时间穿戴动作捕捉服和拍摄可能需要的体力消耗。
饮食由营养师严格控制,保证最佳身体状态。
休息时间,大家偶尔在公共休息区喝咖啡交流,但话题多围绕工作。
纪怜淮感到一种与世隔绝的专注,但也伴随着无形的压力。
关于那封匿名邮件和排练平台的轻微异常晃动,纪怜淮并未声张,但保持了最高警惕。
她私下与郁尧和王越泽建立了更频繁的加密通讯。
郁尧动用基石厅资源,开始对极少数知晓纪怜淮私人邮箱的核心人员进行极其隐蔽的背景复查。
王越泽则加强了对基地内部网络流量的实时监控,并设置了一些诱饵陷阱,试图捕捉可能的内部窥探行为。
几天后,排练进入一场高难度的情感爆戏。
“星”
在破译部分记忆烙印后,意识到自身文明与消亡文明面临相似困境,产生巨大的共情和绝望。
这场戏需要纪怜淮在极度压抑后,爆出强烈的情绪,但又要控制在符合角色性格的范围内。
排练时,她数次因投入过深而哽咽失声,需要时间平复。
西园寺导演耐心引导,帮助她找到情绪释放的阀门和节制点。
就在这场关键排练进行时,生了一个意外插曲。
当时纪怜淮正沉浸在角色情绪中,摄影棚内模拟外星风暴的灯光和音效达到高潮。
突然,她佩戴的、与虚拟场景联动的头盔显示器出现了一瞬间的剧烈闪烁和图像扭曲,仿佛受到强电磁干扰,同时耳边传来一声尖锐的爆音。
这突如其来的技术故障瞬间打断了她的表演,也让她心惊肉跳:这远之前那轻微的晃动感。
技术团队立刻中断排练,紧急检查系统。
初步排查显示,是负责渲染头盔显示器画面的其中一台图形服务器出现了短暂的、原因不明的过载,导致数据流中断。
基地技术主管向导演和纪怜淮道歉,承诺会彻底检修。
但纪怜淮心中的疑虑更深了。
一次是偶然,两次接连生,而且都涉及她直接使用的、关乎安全的设备,这很难用巧合解释。
她立刻通过加密通道联系了王越泽。
王越泽远程接入基地技术日志,分析后反馈:服务器过载的时间点非常精准,正好在纪怜淮情绪最饱满、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干扰源在系统内部,但具体触机制不明,像是某种智能化的、针对特定条件的干扰程序。
他提醒纪怜淮,这可能是更高明的手段,意在干扰她的状态,甚至可能是在测试她的反应和基地的安防漏洞。
西园寺导演得知初步技术结论后,面色凝重。
他召集了基地安全负责人、技术主管和核心创作团队开了一个紧急短会。
导演强调,艺术创作需要绝对的安全保障,要求基地方面对所有涉及演员安全的设备进行彻查,并加强技术操作流程的监督与复核。
他也安慰纪怜淮,但眼神中透露出对潜在干扰源的担忧。
会议决定,未来几天排练,所有关键系统启动双备份模式,并安排专职技术人员在排练时实时监控系统状态。
这个意外事件给紧张的排练蒙上了更深的阴影。
纪怜淮努力不让它影响表演,但那种被窥视、被针对的感觉愈强烈。
她开始在排练间隙,更加留意周围的工作人员,观察是否有任何可疑的注视或行为。
基地内部的气氛也悄然变得有些微妙,信任感受到了考验。
为了缓解压力,也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纪怜淮向导演申请,在非排练时间,允许她独自待在“默示者号”
舱段模型里。
获得同意后,她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关闭大部分灯光,只留一点微光,坐在驾驶位上,看着窗外投影的静谧星海。
她尝试真正地“成为”
星,思考她的孤独,她的使命,她的恐惧与坚韧。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虽然带来心理负担,但也让她对角色的把握更加深刻和内在。
与此同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