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阴云笼罩伊比利亚半岛(3 / 4)
sp; “最后是西班牙,对西班牙共和派的支持不能再拖,如果西班牙也变成极端民族主义政权执政,那欧洲的极端民族主义政权就彻底形成一个庞大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反动集团。”
“在奥匈帝国变色后,我们不能再让一个欧洲大国重蹈覆辙,除此外,还要利用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加强和法国的合作,任何能够遏制德国的国家和势力,我们都必须努力,让他们站在德国的对立面。”
实际上在德国吞并奥匈帝国之后,法国和苏联的眉来眼去,就变得频繁起来,两国虽然有意识形态上的矛盾,但是在对德国问题上的共同话题有很多。
前世,法国为了防止德国的报复,热衷于构建所谓“东方条约体系”,从而拉拢东欧国家,在东面给予德国压力,而在前世,波兰就是法国选中的“核心”。
但是,本时空里,波兰政府本身是一战中德国扶持起来的,更别说波兰的实力远不及前世,不管国土面积,还是人口都有缩水,前世,波兰好歹能称的上“欧洲大国”,甚至自诩世界第七强国。
而现在,波兰别说喊出这么有底气的话,波兰自身的体量,顶多也就是一个欧洲中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更是以德国马首是瞻。
当然,波兰的心眼比较多,和德国的关系,更类似前世美国和日本的关系,但凡它的实力,能达到和德国抗衡的层次,必然会噬主,反咬德国一口。
不过,现在波兰估计已经把所有小心思都藏的严严实实,毕竟德国在吞并奥匈帝国后,更不是波兰能够三心二意对待的超级大国了。
没有了波兰,法国在东欧方向,唯一能找到的打手,就只剩下苏联,可惜苏联不是沙俄,否则的话,两国恐怕早就再次结盟了。
……
随着苏联外交和对外意识形态输出政策的调整,注定了接下来伊比利亚半岛将更加风云激荡。
不过,即便没有苏联干涉,伊比利亚半岛也不可能和平,毕竟德国也希望西班牙国民派能够上台,掌握大权。
而把苏联,德国都排除在外,西班牙也还是会打起来,顶多是内战爆发后,双方武器装备差一些,战争烈度降低一些。
可是,这不意味着最后西班牙的损失就会比外国干预情况下爆发内战的损失少,毕竟杀人的武器,在双方没有明显代差的情况下,最终伤亡人数是很难判断的。
哪怕西班牙共和派和国民派的军队,都拿冷兵器打仗,最终伤亡数字比热武器也未必会低太多。
东非,莱茵市。
西班牙内部的一些情报,很快就被送到莱茵皇宫,早在几年前,东非就加强了对西班牙的关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班牙可以说是欧洲和东非关系最好的国家之一。在19世纪,东非就重视和西班牙的联系,前西班牙皇室还接受过莱茵皇室的资助。
而西班牙本身,也是东非和西欧贸易的关键节点。
毕竟,东非对欧洲贸易中,直布罗陀海峡是不可忽视的战略咽喉,西班牙的重要程度,不逊色于苏伊士运河。
弗里德里希说道:“西班牙内战爆发已经不可避免,情报部门获取的消息得知,苏联和德国,都在加快武装他们所支持的力量,大量武器装备和人员被输送到西班牙,这里很有可能成为两国战争的演练场,还有武器装备试验场。”
诚然,德国的军工实力,在全世界都是公认的强悍,如果是一般国家,面对装备德国武器的势力,那肯定会陷入硬件上的劣势。
但是,已经初步完成工业建设的苏联,其武器性能的提升也不容小觑,虽然苏联工业明显比德国差,但是在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中,国防工业的优先级可是排在第一位。
而且,在资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