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祸水南引(3 / 4)
价格也相对便宜,吸引了大量日本中下层读者。
其政治立场相比前两家更为民族主义和保守,更积极地支持军部的行动。
在七月五日刊发的新一期标题中写到:“海陆之争,帝国命运的终点!”
现在日本海陆军之争确实到了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陆军方面因为侵占远东帝国东北的战绩,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东亚大陆方向的投入,扩大战果,而海军自然一如既往的和陆军唱反调。
也正是因为日本陆军在东亚的扩张战果,这也是东非在1935年加强对日本舆论投入的重要原因,毕竟,让日本陆军继续尝到更多的甜头,对东非的南洋战略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东非顺势加强了日本国内对鼓吹南下媒体人的投资,为海军造势,这也是这一期《读卖新闻》出炉的主要原因。
《读卖新闻》指出:“帝国之根基在大日本列岛,天然应该成为世界海洋强国,行昔日大不列颠路线……”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从地理上就天然适合发展海军,这个论调,在日本国内的支持者众多,所以《读卖新闻》编辑将这一点作为开篇。
然后指出:“今帝国扩张,违背国情,重点投入东亚大陆,军费紧张,大力投入陆军,俨然扬短避长,放弃帝国海洋之优势,虽有成效,却未必是更优选择。”
“并远东帝国东北,帝国能源,矿产之缺,依旧尤甚,无石油,帝国机械难开,无橡胶之利,限制军工民用之发展……”
日本侵占了远东帝国东北,却无法解决日本在战略物资上的缺乏,毕竟东北现在没有石油产出,而很多关键的战略资源,尤其是热带经济作物,日本更是尤其缺乏。
除了橡胶以外,还有棉花,白糖,烟草等等,这些物产,日本都完全不能自给自足。
所以,《读卖新闻》指出:“远东帝国虽幅员辽阔,放眼全球其矿产储备,比帝国本土而优,然西夷皆知,远东帝国贫矿国……”
远东帝国显然不是一个矿产资源匮乏的国家,但是在这里,却被《读卖新闻》说成西方国家口中的贫矿国。
这就是东非对日本舆论战的结果之一,实际上,现在远东帝国的资源在世界范围来看,也确实有些不够看。
就比如前世远东帝国很多重要矿产,现在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勘探和开发。就以煤矿为例,远东帝国煤炭集中分布于西北部和山西等地区,但是现在基本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还有南方的众多金属矿产。
《读卖新闻》:“远东帝国人口四万万,工业发展不利,矿产资源匮乏,也是其工业难以雄起之因。”
“英国能为工业革命之先锋,得益于本土煤炭铁矿之富集,德国工业之崛起,受益于鲁尔区煤炭之利,莱茵河水运之便捷,后得洛林,阿尔萨斯铁矿更是如虎添翼。”
“其他列强之工业发展,大抵如此,美国,苏联,东非皆有优势,而世界大国,唯帝国,法兰西,意大利之流,资源匮乏。”
“现在帝国工业发展,严重受制于资源,而法兰西落后于德国,原因类似。”
“所以,远东帝国工业难以开展,资源匮乏是重要因素,所以,帝国全力投入远东帝国,未见得有利于帝国后续发展,应该先攻占南洋富庶之地,解决帝国亟需物资,再图谋之。”
这里《读卖新闻》的意思就已经彻底暴露出来,也就是鼓动日本对南洋诸国进行军事上的扩张,最后再解决远东帝国。
这样说,虽然会得罪日本陆军,可是必然会受到海军的支持,现在日本海军就很憋屈,毕竟对远东帝国的战争中,他们的收益远不及日本陆军,就比如东北地区,基本各种利益被日本陆军垄断。
所以,海军迫切需要说服军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