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嫌事大(2 / 4)

加入书签

各个国家都面临着各种问题,尤其是是否有必要继续为这场前途不明的战争,继续投入资源和生命。”

    “现在,我国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投入到了战争之中,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情况是这场战争的走向并没有按照帝国的想法发展,上个月,帝国在南线战场接连失利,同盟国的战斗力完全看不到下降趋势。”

    对于现在的英国人,或者说各个参战国民众来说,战争已经消磨了他们之前的锐气。

    在战争爆发前,各国民众在资本舆论的裹挟下,支持对其他国家的战争行为,沦为战争的帮凶,但反噬来的也很快。

    整个欧洲,从1914年算起,如今已经是战争的第五个年头,从历史维度来看,五年时间不过沧海一粟,但是五年时间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甚至,五年时间足以改变一个国家的走向,就比如东非的一个五年计划,充分证明,五年时间足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工业和经济面貌,两个五年也就是十年时间,甚至能让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一个初级的工业强国。

    当然,两个五年做到这一点的是前世的苏联,至于东非则花了将近二十年时间。

    格林接着说道:“从今天来看,我们坚持了将近五年的战争,不过是一场笑话,付出大量生命和金钱,最后能得到的东西却十分有限,即便真击败了德国,我们同样要面临美国和东非的竞争。”

    “所以,如果能够在短时间内停掉战争我是支持的,如果东非能够成功说服各个国家的话,再好不过。”

    贝尔顿叹了口气说道:“你说的不错,不过,战争的代价确实太大,不过我不认为东非是结束这场战争的关键,先给我来一份东非的报纸。”

    格林将一份莱茵社的报纸交给了贝尔顿。

    作为东非国家的对外口舌,莱茵社破天荒的对外发表了一篇关于世界局势的头版文章《1919年,莱茵帝国关于和平的倡议》。

    该文罗列了从1914年到1918年的四年间,世界战争中发生的诸多情况,首次将正在进行的多国战争称为“世界大战”。

    相比较前世,这次的一战范围上小了一些,但是破坏力要比前世大的多。

    文章写到:“这场战争的直接参战国,遍布欧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四个大洲,包括印度,澳大利亚等在内的二十多个国家,全球约十亿人被直接或者间接卷入战争。”

    “这场发源于欧洲的战争,已经演变成为世界大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旧有继续扩大化的趋势,而目前这场战争的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千万,伤亡人数更是无法统计……”

    “欧洲大片区域从繁华的城市变成满目疮痍的废墟,数以万计的战争难民,以及大量平民处于饥荒,疾病和寒冷之中。”

    “秩序的崩溃,也带来了恐怖主义以及破坏运动的兴起,比如犹太复国主义,俄国国内革命等等,俄国原本社会秩序崩溃,而有证据显示俄国工党高层犹太人占据多数,而如今欧洲战争中,也有犹太人的影子,欧洲各国应该以此为戒……东非呼吁协约国和同盟国的主要参战国,应该放下仇恨,摒弃战争,停止这场毫无意义的世界战争。”

    这是自从1914年战争爆发以来,东非第一次对外表态关于对战争的态度问题,自然而然的引发了交战国双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重视。

    不过,东非对外做出表态,其他国家就给东非这个面子,显然只能是异想天开的想法,如果是前世21世纪的美国这么说,可能有一定作用。

    但是在现在,20世纪初和东非地位上持平的国家就有五到七个左右,英、法、德、奥、美的地位相对稳固,有争议的则是俄国和日本,俄国是因为内政原因,而日本则是体量不太行,但是日本的军事实力又不容小觑,至于列强守门员西班牙,在国际上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