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铁路强国(2 / 4)

加入书签

得土地问题反而最容易解决。

    而反映在其他国家,土地就是老大难的问题了,就比如前世的印度,就深受土地私有制困扰,严重阻碍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解决了技术和土地上的难题,东非铁路建设也就只有材料和劳动力两方面的限制,而等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东非已经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加上地大物博,铁路建设的材料也就并不缺乏。

    而最后一个劳动力,才是推动东非铁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取得惊人成就的根本原因。

    这个时间段,东非铁路建设主打一个大力出奇迹,不管高山险峰,还是河流池泽,亦或者沙漠雨林,在东非政府和铁道部门中,困难有多大,并不取决于地理上的限制,而在于投入多少“人命”。

    残酷的说,支撑东非发达铁路网建设起来的不是铁轨,枕木和砾石,而是黑人的血肉和森森白骨。

    从东非的草原,到沙漠,再到雨林,每一段铁路下面几乎都埋着数不清的黑奴亡魂。

    19世纪的铁路,采矿,挖河都是高危职业,平均寿命普遍低于四十岁,即便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也改变不了这个现状,各国铁路工人的罢工,反抗运动屡禁不止。

    而充当东非铁路劳工主力的黑奴,其生活境遇只会更加凄惨,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也极限压榨铁路劳工,好歹还有微薄的薪水,东非的黑奴完全就是白白付出,这使得东非黑奴铁路劳工的平均寿命普遍不到二十五岁。

    当然,对于这些历史过程,东非政府肯定是不会承认的,实际上从三五计划开始,东非政府就已经开始着手消灭东非压迫剥削黑奴的一系列罪证。

    从东非中央政府到下级政府,一直到民间,大量关于奴隶经济时代的档案,材料和文件和证据被集中焚毁,如今东非政府内找不出一张关于黑奴曾经在东非存在过的纸质记录。

    当然,限定词是黑奴,东非政府手里倒是保留和伪造了一批关于东非黑人数量,以及最终去向的档案。

    毕竟,东非再如何篡改历史,也不可能改变东非曾经的殖民历史,世界是有记忆的,在东非这个国家建立以前,如今东非境内的土地上曾经生活着数千万黑人。

    在东非的官方文件中,东非确实曾经生活着大量黑人,但是这些黑人已经离开东非,前往美国,奥斯曼,西非,巴西等国家和地区,而不存在“剥削,压榨,屠杀,镇压”等词汇。

    加上东非确实干过奴隶贸易的勾当,以及向西非等地驱赶过不少黑人政权和人口,就比如布干达人,布隆迪人,斯威士兰等等,半真半假的信息可以最大淡化和美化过去东非的殖民历史。

    说回到铁路问题,计划经济时代东非的铁路建设,就是通过无限制的消耗黑人,才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

    而这也帮助东非度过了早期工业化的各种社会问题,放眼全世界,不管英,法,德,美还是其他工业国,在初期工业化时,必然要经历最残酷的阶段,这个残酷主要针对的就是底层工人和农民阶层。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最血腥的,不管是如今的帝国主义国家,还是以后的苏联经济模式国家,都无法避免这一点,想要发展就必须付出代价。

    英国的羊吃人事件(圈地运动),爱尔兰大饥荒,美国黑奴,德国上个世纪普遍的饥荒和战争,法国频繁的社会运动,这还没有算帝国主义通过殖民掠转移部分社会问题。

    而前世苏联为了发展工业,乌克兰饿殍遍野,就算远东帝国也曾经历过数年的经济最困难时期。

    可以说想要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就必须付出代价,将别人的财富和劳动力价值集中起来,才能推动生产力质的跨越,跨不过这一步,那就无从谈下一步的发展。

    所以东非成为工业国,就必然有人,且是大部分人牺牲,这些人可以是黑人,也可以是东非本国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