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减肥从管住嘴开始(1 / 4)

加入书签

    这位老先生除了声音洪亮、体型健硕外看不出其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很容易将他认成是吕贝隆的一位普通农夫。

    只不过‘刽子手’这个单词一出口,不止是他旁边的那桌客人,周围四五桌人都停下了吃饭和聊天,将目光投向了这里。

    这大概就是老先生想要的目的——目光与关注。

    当听众到齐,他把酒倒上,演讲还将继续。

    “我这个年纪的刽子手没有赶上好时候,工作了20多年,只砍下过50多颗头颅,我猜即使断头台不被废除,这个数字也很难到100,不,80都很难达成。”老先生既遗憾又憧憬的说,“但在100多年前,刽子手职业生涯至少要参与400次处决,你们知道亨利·桑松吧?就是执行路易十六死刑的那位,他一生中参与了3000多次处决,平均每天要砍掉5、6颗头颅!”

    自中世纪以来,法国就有死刑。

    十六世纪末期,法国人开始探讨死刑的存废问题,国会为此激辩不已,最终结果是依然保留死刑制度,但为了安抚主张废除死刑者,决议废止酷刑拷打,被判死刑者一律斩首处置。

    1792年,医生约瑟夫·伊尼亚斯·吉约坦提议用机械斩首取代传统酷刑,确保‘平等且无痛’的死刑——断头台出现了。

    在断头台出现的2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这种‘人道主义’死刑处决了约1.7万人,其中就包括路易十六和罗伯斯庇尔等人。

    这场革命,把刽子手这个职业推向了黄金时代。

    事实上,刽子手在中世纪起便存在,最初由教会和国王授权,负责处决异端、叛徒和罪犯,方式包括绞刑、火刑、车裂等。

    那个年代刽子手是‘污名职业’,世代遭受社会歧视。

    但随着黄金时代的到来,刽子手成为了世袭职业,报酬还相当丰厚。

    执行了路易十六的亨利·桑松家族垄断了巴黎刽子手职位近200年,不止世袭还形成了规模,每一次处刑有首席执行者、第一助手、第二助手、第三助手、医生、记录员和搬运工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是要把人的头身分离,更像是要做一场精密的手术。

    最高峰时,桑松家族的团队规模有15人,听说处决路易十六时,光是助手就带去了8位。

    这些刽子手大家族随着20世纪法国死刑减少才逐渐衰落下去。

    1900年后,法国的死刑量大规模减少,主要针对谋杀、叛国罪,有的时候一年都无法达到3位数。

    1981年,弗朗索瓦·密特朗推动着法国成为欧洲第35个废除死刑的国家,断头台从此被废止启用,刽子手这个职业也彻底消失。

    有游客被老先生的职业所吸引,好奇的问:

    “普罗旺斯还有断头台吗?如果我们想要参观,可以去哪里看看呢?”

    “曾经执行过死刑的断头台全部被国家收走了,放到了巴黎监狱博物馆里。”老先生平坦双手,“孩子,如果你在哪里看到了断头台,我发誓一定是有人想要骗你口袋里的钱了。”

    “哦,那太遗憾了。”邻桌的两位外国人说。

    断头台绝对算是法国的一大特色之一。

    老先生对刽子手话题有无限的热情,似乎那既是他曾经的职业,又是他无比狂热的爱好:

    “你可以去买模型,沿着索格河向北有一个叫隆达的村子,那里有一所博物馆,你可以买到还原度极高的断头台,要是对手铐和脚铐感兴趣,那里有多种款式任你挑选,有设计简单的十八世纪铁链和颈链,也有构造繁复得多的双重颈镣加手铐,当然了,这些入门级都是给孩子玩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